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走亲戚了呢?

如题所述

断亲并不能真正治愈原生家庭的不幸,因为家庭问题的根源通常比所关注的家庭成员更复杂。尽管断绝与家庭联系可能使个人在短期内感觉好一些,但长期来看这种解决方法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的“年味”好像淡了很多,可能是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总是让新年缺少了点什么。
但是,归根结底,其实是人情淡了,现在,很多90后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碌,根本就不打算回家探亲,除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从不牵挂任何家乡的亲戚。
如果不是因为血浓于水的亲缘纽带,这些人恐怕一年也不会见上一面,对于他们而言,有些亲戚就像路上随便遇上的路人一样。
不信任感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生活中会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会经常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人。
而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都使得亲戚之间的来往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与亲戚之间相互不参与对方的生活,甚至也不生活在一个城市,对亲戚的生活也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互并不熟悉的两代人,想要仅仅凭着一丝血缘关系,其实是很难能够产生感情连接的。
双方对于彼此都没有熟悉感,也相互不了解,何来信任一说,即便是过年过节大家都聚在一起 ,大多也是逢场作戏,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自然会慢慢减少,直至消亡。
没有利益维系
人类是拥有极强社会性的动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当今社会就是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会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经济的差距,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中去打拼,因此,他们的生活、工作都与家乡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也就没有了维系关系的利益纽带,久而久之,自然会淡忘家乡,把自己的精力全都用在工作和现在的生活上。
而人际关系的维系需要这样的利益联系,两个人如果想要关系能够维系得长久,要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拥有极强的吸引和共情,要么就要有持久的利益来往。
如果以上两个条件都无法满足,即使两个人之间存在交往关系,也是浅薄的表面关系,不会激起现实生活中的涟漪。
心理创伤
相较于前两个原因,心理创伤才是现今社会断亲现象严重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与自己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良好,即便是没有足够的信任感也没有利益方面的联系,亲属关系也能够正常维持,人毕竟是拥有复杂感情的动物,需要感情的寄托。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传统的亲子模式是存在巨大弊端的,很多父母除了重男轻女之外,还会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可以随意支配。
这种不尊重子女的模式,导致很多年轻人拼了命地想远离自己的家庭,就算是逢年过节也不想回家,即使窝在自己的出租房内,内心也比回家更畅快。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无法接受父母亲戚催婚,或者是亲戚之间毫无意义的攀比。
这些亲戚根本不在乎孩子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只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生活的优越之处展现给所有人看。年轻人此刻在他们的眼中只是一种谈资,一种互相攀比的方式。
得不到真正的关爱,这才是我国社会断亲现象严重的罪魁祸首。人类的基因中就带着趋利避害的种子,当一件事情给个体只能带来无尽的伤害时,个体就失去了去过这件事情的动力。
以前的人被道德束缚,即使与亲戚的相处使自己十分痛苦,他们也会忍气吞声。
但是,现代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使得那些道德的条条框框再也无法约束年轻人。
当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时,强行维系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既然如此“断亲”现象,或许也未必是件坏事。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紧张和伤害往往涉及家庭系统中各个成员的相互作用。因此,单方面采取行动来破坏家庭系统,很难解决根深蒂固的问题。与其断绝与家庭联系,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手段来应对矛盾和紧张关系,并共同努力沟通和解决问题。
此外,断绝与家庭联系也可能会导致感情上的孤立,增加其他成员的压力,并埋下未来恢复联系可能面临的阻碍。因此,除非存在暴力或虐待等极端情况,否则断亲并不适用于每个家庭,并应仅作为处理矛盾和拯救家庭关系的最后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