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干将路的由来?

如题所述

  纪念春秋战国吴国铸剑大师干将而命名的。
  为了纪念干将,古代苏州人把与干将墓相近的古城正东城门称为“干将门”即今天的相门。把跟前的宋前古坊称为干将坊,1935年原干将坊向东延伸,合原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统称为干将路。1982年,苏州古城进行改造,并正式命名为“干将路”。1994年,在新一轮古城改造中,干将路向东西两边进一步延伸,扩展为干将东路和干将西路,成为一条长约7000米,横贯古城东西的主干道。干将路采用苏州古城中传统的“两路夹一河”格局,南北两边是两车道的单行道,中间则为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两岸又有漂亮的绿化带,成为苏州城中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干将的故事:
  干将是个春秋战国时的铸剑工匠,大王命他铸剑,三年期快到,可剑仍铸不成,当时迷信说法剑需要人命投入才能铸成,于是干将的妻子莫邪就纵身跳入火炉,终于铸成了雌雄双剑,取名干将莫邪。
  干将铸得双剑时,知功成后性命难保,将雄剑藏在后山上,将雌剑呈于大王,看到如此的宝剑大王爱不释手,果然怕干将再替别人铸剑把他杀了。后得知这只是把雌剑,大王就召布天下追寻那把雄剑。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根据父亲留下的四言诗找到那把雄剑。但被大王闻讯追杀,为报父仇赤深山哭诉感动了剑客,剑客愿帮助赤复仇。谋以雄剑和赤的项上人头进献请赏,接近大王而杀之,赤当下用雄剑自刎,剑客带着雄剑和赤的人头见大王请赏,并出主意说把赤的头放在锅里煮烂,他的鬼魂就不会来伤害大王,雌雄剑才能真正发威。大王叫人架锅用火煮赤的头并亲自去确认时,剑客趁机拔剑把吴王的头砍落在大锅里。又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在锅里。三个脑袋都煮烂了,人们分不清那个是大王那个是剑客和赤,后来就将这三个头葬在一起,名叫三头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