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绿色蝈蝈的资料?

请大家帮帮忙老师要打PP的呀!

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城叫卖,颇受市民特别是小孩的青睐。

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孩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昆虫记》就是他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弱肉强食 )
②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庞然大物 )
③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惊慌失措)
④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津津有味 )
2.听朗读录音,画出文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简要分析.
提示: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精彩的语句示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3.快速阅读全文,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 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
(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合作研讨: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______(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点拨:
(1)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拟人作用:"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说明属杂食性昆虫.
(5)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6)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5.昆虫是人类的朋友,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昆虫,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绘其外形.
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小结
谈到《昆虫记》,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果.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作为对"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赞誉.
五,课堂练习
1.阅读课文的8~11语段,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屠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⑨⑩的内容要点.
(3)语段⑨中的"这一切"具体指代什么 "这蝉的屠夫"指代什么
(4)语段⑨⑩介绍蝈蝈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语段⑩中"但是___________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___________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____________因为食物缺乏,_________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在"___________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6)语段⑩中作者分析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的原因,试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7)语段节选自《绿色蝈蝈》,作者是___________(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_.
1.(1)指以宰杀牲畜(蝉)为业的人. 鸟类和昆虫的嘴.
(2)介绍了蝈蝈善食昆虫,肉及水果甜浆,青草等的习性;介绍了蝈蝈中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介绍了蝈蝈的和睦相处及休息.
(3)"这一切"指蝈蝈善食沾糖的蝉肉及金龟子一类昆虫.指代蝈蝈.
(4)比较说明
(5)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6)贪婪
(7)法 法布尔

探究缘起⑴⑵
夜间歌唱⑶
外形特征⑷
食物习性及生活习性 捕蝉为食⑸ ⑥
吃甜水果 ⑺
另吃昆虫⑻
吃水果甜浆和青草⑼
同类相食 ⑽
和睦共居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 第18课 《绿色蝈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8
图片:
http://baike.baidu.com/pic/6/11477726484250410.jpg

蝈蝈
Gampsocleis inflata Uv

别名聒聒、螽斯、螽斯儿

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西、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

雄虫体长35-4]毫米,雌体长40-50毫米。全身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褐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前翅各脉褐色。雄虫翅短,具发音器;雌虫只具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具黑色短刺并呈锯齿状。后足发达,善跳跃,腿节上常有褐色纵走晕纹,

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茎与嫩果实。虽是害虫,但人们喜饲养,供作玩物。

【另】

蝈蝈是一种昆虫,

体形类似蚂蚱,

喜食植物的嫩叶,

成虫有鸣叫的习惯,

繁殖期好斗,

网络上有许多人网名和论坛名都叫蝈蝈,

所以

蝈蝈已经成为网络上的一种现象。

其中原因多种多样,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28
绿色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3.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二、重点难点: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和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培养献身科学的决心,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2.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知了唱歌、蟋蟀的鸣叫吧?你们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你们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们成长的好朋友吧,今天,我们再去拜访另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 检查预习:
1、 你知道这些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吗?
(本课的重点字词)
篝火、颚、钳子、螽斯、莴苣、悬殊、踢蹬、嗉囊、喙、吮取、螳螂、贪婪、唾液,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窸窣作响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2、 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吗?
(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布尔)
法布尔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代表作《昆虫记》,此书文体基本为散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等,法国文学界称法布尔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昆虫观察家”等。
3、 你了解有关说明文的一些常识吗?
(有关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①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②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根据说明语言的特色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③常用的说明方法有9种: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 、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④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⑤说明文的语言: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⑥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 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捕捉文章要言,提取文章信息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知道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吗?
明确:绿色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你能说出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它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的习性吗?
明确:①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②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③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3、你能快速概括每段要点,分析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吗:
明确:全文共11个自然段,各段要点如下:
①国庆节,我独自一人在田野里听昆虫们的“音乐会”。
②蝉在休息时被绿色蝈蝈捕捉住而发出哀号。
③描写在户外听到的绿色蝈蝈的叫声。
④绿色蝈蝈的外貌特征及不喜欢吃的食物。
⑤描写绿色蝈蝈捕食蝉的过程。
⑥绿色蝈蝈喜欢吃蝉的原因。
⑦绿色蝈蝈喜欢吃甜食。
⑧绿色蝈蝈吃金龟子一类的昆虫。
⑨绿色蝈蝈喜欢吃的其他食物。
⑩绿色蝈蝈还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
⑾绿色蝈蝈的其他生活习性。
推出全文共分三部分
一(1-2)“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叫声引出文章主人公——绿色蝈蝈。
二(3)描写“我”在户外听到的绿色蝈蝈的叫声。
三(4—11)“我”对金属笼中的绿色蝈蝈进行观察,主要介绍其的食性。
推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主次分明的逻辑顺序。
四、作业:课后查阅《辞海》或《生物学》课本,查找有关蝈蝈的条目,然后与本文比较,试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笔法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绿色蝈蝈的外部特征及习性。
二: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能说出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及习性特点吗?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的习性?
明确:
①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②生活习性: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物习性。
A、叫声特点“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尖锐、短促、清脆、有时非常柔和。
B、食性特点:喜欢吃肉食和甜食,属杂食类昆虫。
③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你能说出本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各自的作用吗?请你举例来谈。
①作比较:
例如:
说明绿色蝈蝈的叫声时:将绿色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做作比较。
说明绿色蝈蝈的食物时:将绿色蝈蝈与螽斯作比较。
说明绿色蝈蝈捕食蝉时:将绿色蝈蝈与鹰作比较。
说明绿色蝈蝈同类相食时:将绿色蝈蝈与螳螂作比较。
作用:作比较。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突出了绿色蝈蝈的习性,说明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②打比方:
例如:
A、在这暗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B、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②举例子:
例如:
A、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B、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3、你能说出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吗?
①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效果: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②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好处:使文章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4、你能说出《辞海》或《生物学》课本中有关蝈蝈的条目和本文有什么不同吗?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笔法特点。
有关蝈蝈的条目:蝈蝈,人称“叫哥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生于原野草丛、矮林、灌木,平时隐藏于草中,或在植物茎杆上爬行、栖息、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茎、叶、瓜、果等,食量较大,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城叫卖,颇受市民特别是小孩的青睐。
明确: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三、教师总结:本文出自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之手,可谓名家名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课外练笔:你能介绍一下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的动物吗?
要求:运用拟人手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12-11-13
第4个回答  200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