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麻烦例举历史上因为直言直语,语言过激,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如题所述

贺若弼父子的悲歌是“祸从口出”的典范。

贺若弼是隋朝名将.其父贺若敦是北周的大将.以威猛出名.曾立有大功.自以为能受朝廷封赏.但没想到因被奸人所诬.不赏反被降职.心中愤愤不平.当着传递省直的使者的面就大发怨言.当时北周权臣宇文护早就对他不满.这次听到使者的汇报.马上把贺若敦调回,逼迫他自杀.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完拿锥子狠狠地刺破儿子的舌头.想以痛感让贺若弼记住他的临终遗言和血的教训.
转眼十几年过去.大隋吵已经取代北周.贺若弼也成了隋朝的大将军,在灭陈的过程中.和韩擒虎争功.使隋文帝杨坚心有不快.认为他贪功邀宠.已经对他有看法。他还不思悔改,当看到他认为不如自己的杨素都坐上高位.而他还是一个将军.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一些好事之徒便把他说的气话告诉了杨坚.杨坚把他下狱责备一番,但还念他有功释放了.谁知他不但不能收敛.反而到处炫耀他和太子杨勇的关系密切.后来杨勇失宠被废.他又为杨勇鸣不平.文帝又把他招来质问:我用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在众人面前多次大发厥词,说他们什么也不能干,只会吃饭.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说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只能伏地求宽恕.文帝把他消职为民.一年后复其爵位.但不被重用.杨广篡位后他还是多嘴多舌,说隋炀帝太奢侈.最后被隋炀帝所杀.
贺若弼父子的悲剧是祸从口出的典型事例。

杨修被杀也是祸从口出造成的
杨第一次得罪曹操:在曹操带部从游玩时,曹在门上写了1“活”字, 众人不解其意 杨修明白曹操是嫌门太阔 所以叫人改建 后来曹操知道 十分妒忌他的才能
第2次:有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就在上面写上“一合酥”放在桌子上,杨修见后,马上便跟他人分吃,曹操问原因,杨修说,上面写的一人一口酥,不就是让我们每人吃一口吗?曹操表面点头,心理却却更厌恶他了
第3次:.曹操假借梦中杀人,杀了个近侍,曹操假装十分痛心后悔 杨修知道后说:丞相非在梦中尔,君乃在梦中尔,曹操听说后更生气
第n次:众所周知上网鸡肋事件 在一次战役中曹操进军无意,但退军又怕被人耻笑,一副将问操怎么办,曹操随口说:“鸡肋 ”,杨修便让所有人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操知道后勃然大怒, 杀了杨修。
曹操本已经非常忌恨杨修,但他却总不警惕,却一味卖弄小聪明,逞口舌之快,终于落下被杀的下场,教训啊,话到嘴边留半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0
“灭十族”事件。
朱元璋死前,指定要自己的嫡长孙朱允文即位,就是合法继承人啦。朱允文刚一上台,发现他的在各地当王的叔叔伯伯们难以控制,而且朱元璋留下来的法律和制度也需要改进,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决定实行“新政”:改革制度和削弱藩王。结果就触动了建文帝在各地当王的叔叔伯伯们,他们都起来造反,领头的王就是在北京一带做王的燕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
明成祖攻下当时的明首都南京后,找到当时士大夫,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方孝儒,要他为自己写一篇告天祭文:说建文帝不肖,自己朱棣代老天爷和祖宗废了他;他自己才是真龙天子,当皇帝上承天命,下顺民意。
方孝儒拥护建文帝的新政,对燕王的造反很愤慨,这种告天祭文他当然不肯写,反而写道:“燕贼(朱棣为燕王)谋反”。朱棣威胁道:“不写夷尔九族!”方孝儒应声而答:“即夷十族又何妨!”方孝儒本来是想表现得对夷九族毫不畏惧,不料真惹动了明成祖的肝火,马上想出来加了一族——门生。这是第一次灭十族,之前从未有过,当时天下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