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要有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
一、深思
1、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由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如,我组织学生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①作者对这间陋室是怎样看待的?②据此,你认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③画出作者知足常乐、生活乐观的句子.这三个问题既有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点拨,又有细节体味、注重积累的提示.
2、思考勿搞成语训练.
民族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及文章阅读中许多东西“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中的思考应是历史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感性的、整体的.因为这种思考重在过程而不是终结,追求的是主观状态而不是客观答案.试想每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后都跟着这样的分析题:这个词和哪个词呼应,哪句是中心句、过渡句,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段落又有几个层次……那么,文章内容结构被肢解成一组组毫无血色的语言零件,文章和谐浑然的意境被割裂、被浅化,学生根本无法去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感悟.这样的阅读完全成了以前盛行的“语段训练”,理性分析,死记硬背,既耗时费力,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畅想
想,这里指想象、联想.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如读完《安塞腰鼓》一文后,假设有机会让学生看看现场的情景,或让学生看看有关录像资料,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
三、硬背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背诵要做到如下几点:
1、选准章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
2、背书如吞.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
3、背诵结合.如果说背是为将来积累财富,那么,诵则是及时行“乐”,即时享用.当背则背,当诵则诵.有些精美语段或文章如当时就有所理解或感悟,不妨“摇头晃脑”地吟诵一番,只有如此吟诵,含英咀华,方能领略文章的各种精妙.自我感觉已“诵”出滋味的,也就不必非背不可.
阅读时套用这些,比较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8
阅读做题,前提是要通过阅读把文章想表达的意思理解透彻,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或整篇文章,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有些可以直接用原文作答、有些需要经过你处理之后用自己的话作答等等。

要做好阅读理解,首先要提高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速度、整理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放方面。我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激发右脑潜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题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10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阅读、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

首先,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02
新课标下现代文课外语段阅读技巧
义桥乡中学
景玉玺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考加大了对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力度。现代文阅读分为课内现代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前几年中考出题人往往选择部分课内语段和课外语段作为中考试题。但课内语段很难考查和区分学生的阅读程度。因此近几年中考出题人舍弃了课内语段,全部转向了现代文课外语段。现代文课外语段题材比较新颖,所有学生几乎都没见过,因此具有公平性。但也增加了考生阅读的难度。许多考生在做现代文课外阅读阅读时,不知道从何入手,往往读完文章就开始动笔,按顺序做题;或者边读边做。结果往往得分率不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文段的整体感知,只是片面地抓住枝枝叶叶,没有参透文段真正的内涵,没有把握文章的主旨。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新课标下现代文课外语段的阅读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步:读文章题目、看文章内容、判断文体。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出语段的文体,把握文章核心内容。要注意分析文段题目的作用。看看它是不是文章的观点或行文线索或文章的主要事件或主要对象……
总之第一步要整体把握全文。
第二步;看语段后的所有题目,再读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看题目时要注意下面几点。一要注意各个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平时我们在做题时常常会发现:后面的题目对解决前面的题目有一定的帮助或提示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内在联系解决问题。二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它要考查哪一个知识点,是重点语句的含义、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还是谈自己的感想……
再读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就要做到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旨;明白题目与主旨的关系;能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关键句或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能分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或总领下文、或概括全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总之第二步要做到局部定位,理清题目和文段之间的联系,分析各个题目之间内在的联系。
第三步:做题。答题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因为考试时,考生紧张,思维有时会出现不流畅的现象,甚至在突然遇到难题时会产生“死机”现象。从简单的做起,可以逐步增强自己的信心。信心越强,思维越活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还会有“灵感”出现,超水平发挥。二要把握整体性原则。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脱离文段,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整体把握,联系上下文,才能把问题答准、答完整。
总之第三步要做到灵活、准确、全面。
我们可以把上面现代文语段阅读的解题方法概括为“三步走”。当然,“三步走”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可以灵活运用。使用时可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省去第一步;阅读能力差 的同学,可能要重复上面的三步,走四步、五步;简单浅显的文章可能只要两步走,但是复杂深奥的文章可能需要四步、五步走,尤其是重点段落、重点语句更要反复揣摩,仔细品味。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因此,考生要大量阅读各类文体的名家著作,增强自己的语感,丰富自己的知识,揣摩现代文语段阅读的技巧。我相信中考时你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27

提高语文阅读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