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什么要改嫁?

如题所述

1、李清照是否再嫁?
  李清照的父亲名叫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元佑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颇能文(我曾找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其中《宋史�6�1李格非传》记载李清照母亲“亦善文”)。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官居丞相,赵明诚自己也是金石考据家。两人都是出身于优裕的书香门第,腹有诗书气自华,父亲又都是高官,婚后夫妻俩感情笃深,每日里投诗报词。这样的婚姻,实是羡煞旁人。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没有爱情转移,但也没能求到。
  然而乐极生悲,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逃到南方,紧接着赵明诚病死。李清照既要逃避金兵的追击,又要给丈夫办丧事,还要转运从家里带出来的书两万卷、丈夫的金石刻两千卷,还有其他文物。“葬毕,清照大病,仅存喘息。”屋漏偏遭连夜雨,恰在此时又有人指责他丈夫通敌卖国,灾难接踵而来。李清照一个羸弱的女子,一边四处流浪,一边变卖家产为赵明诚洗清罪名,实在不堪其苦。
  《中国名人百传》这样描述当时李清照的处境:“……她手中的珍贵文物又引来无数人的觊觎,有官军李将军的强行霸占,有御医王继先的强行购买,有邻居钟复浩的掘壁偷盗,更有不择手段的张汝舟强行骗婚。婚后张汝舟因一时不能把李清照的文物骗出来,就对她拳打脚踢(公子乘龙按:李清照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受这等凌辱,哎)。李清照不堪折磨,告发了他骗取官职的恶行,使他受到惩罚。而她也因告发亲人而落下牢狱之灾,后由友人的帮助才出狱……”
  在无比同情李清照的同时,我也不禁产生疑问:李清照真的再嫁给了周汝舟?   
  不仅《中国名人百传》这样记载,在陈祖美著的《李清照评传》里,也有“病中再嫁,所遇匪人”这样的章节。我连日来翻遍各种典籍,发现其他很多书中也持这种观点。《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易安(李清照)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碧鸡漫志》也谓李清照“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朱或的《萍洲可谈》卷中云:“(李清照)不终晚节,流落以死。”洪适跋《赵明诚(金石录)》里记载:“赵君(赵明诚)无嗣,李(清照)又更嫁。”等等。此外,在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说“格非之女(指李清照),先嫁赵”,虽无下文,但我们也能通过那个“先”字看出这句的潜台词是:李清照后面还嫁了。
  更绝的是,在一本叫做《投内翰綦公崈礼启》的书里——据说是李清照本人的亲自叙述:“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友凶横者十旬”“居囹圄者九日”,此三句恰恰暗合了《中国名人百传》里的“再嫁”“离异”“入狱”三事。这样看来,李清照再嫁一事,应该是可以盖棺定论的了。   
  但台湾李敖逆大众之意,冒着被千夫指万人砸的危险,头戴钢筋锅子身批进口蓑衣脚穿防滑跑鞋勇敢地跳出来为李清照翻案。在他的《千秋评论》里,他这样写道:“李清照的没有再嫁,在历史上可以成为定说了,这是稍懂基本考证的人都知道的。李易安有文才、有学问,但是因为是女人,又才气太露(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大文学家都被她批评过),所以被当时许多人嫉妒,硬给她造谣言,说她在赵明诚死后改嫁张汝舟了;改嫁后又所遇非人,告到县里去,又判决离婚了。其实这些都是谎话。”然后下面列举了六条证据,来论证李清照没有再嫁。
  李敖论证出李清照没有再嫁,我通观全文,里面引经据典逻辑严谨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因为是“后发制人”,论证过程是建议在前人已有资料上的,似乎已经可以把以前的结论推翻。但也就是这个时期,黄盛璋发表《李清照事迹考辩》一文,就“改嫁”事件做了考证,再次得出“李清照晚年改嫁张汝舟,但不久又离异”是事实的结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对立双方又都言之凿凿证据充足,谁也说服不了谁。孰是孰非,我看只有花几块钱到供销社去买一瓶“敌敌畏”或“三步倒”喝下,自己去地下问一问李清照了。
  2、李清照卒于何年?
  关于这个问题,各书的记载也是五花八门。《李清照词全集》里写道:“李清照(1084年——约1151年)”《李清照评传》里记载:“六十七岁(1150年绍兴二十年),是年或上年,清照携所藏米芾墨迹,两访其子米友亡。”此书作者认为李清照死于1149年或1150年,稍有偏差。而我看《唐诗宋词元曲》里写的是“李清照(1084——1155?)”,时间延后了四五年,《宋词鉴赏大辞典》里记载的是“李清照(1081—1155?)”,这和《唐诗宋词元曲》里记载的卒年相同,但却把出生提前了3年。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李敖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戊辰(1148)三月,这时李易安大概已经死了很久了。”我不禁叹一声:这扑朔迷离的历史啊……
  也许,李清照卒于何年,人们已无从考证,但是至少可以知道,李清照晚年已经被时人遗忘,一个人孤独的静静的死去,以至谁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离开人世的。李清照晚年有一首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可见她死前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时她已年近七十,家道破落,赵明诚也早已死去了二十多年,一个人僵卧孤村,看那凄雨残月,伤春悲秋。曾经绝代风华,词震文坛,独领风骚;曾经婚姻美满,香车宝马,优裕典雅,哪曾想晚景竟是如此凄凉?这时,我眼前又闪现出那个“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娇憨少女来,闪现出那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涩少女来,闪现出那个“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明朗少女来,闪现出那个“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闲情少女来……
  轻轻掩卷,默默叹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7

李清照改嫁的原因是: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11
持“改嫁”说者主要以《上内翰綦公启》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为根据,认为赵明诚去世后,清照孤苦伶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她希望有所依靠,能过上较为安定的生活。于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迷惑,糊里糊涂地再嫁了张汝舟。婚后,她发现张汝舟像一个市侩,实难同他安度晚年,便想趁早离异。张汝舟则为了夺取李清照的书画,古器物等,却想早点把她折磨死,所以经常地虐待她.清照无法忍受,提出离婚。为了诉讼的胜利,她不得不同时检举了张“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按照宋代刑法,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要判处徒刑两年。清照明知如此,还是告发了他,同时也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后来,这件事被她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知道了,綦崇礼是宋高宗的亲信,出面干涉此事,才使清照既离了婚,又免了刑事处分。为此,清照特意写了一篇《上内翰綦公启》,向他表示感谢。

  执“辨诬’说者认为:第一,《上内翰纂公启》的全文,始见于李清照去世多年后,赵彦卫的《云麓漫钞》,而这本书是杂记古今天文、地理,制度、故事的笔记之类的著作,其中有记载失实之处。据《上内翰綦公启》所述的内容、情节分析,很难判定它是李清照所作,至少已不完全是李清照的原作。第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清照去世四十多年才降生的李心传所作。《要录》的有关记载先说张汝舟有违法行为,被其妻李氏检举而入官定罪,而后又补上一笔说“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辞,自号易安居士。”,这种写法很不合乎行文的规律。上文的“李氏”只是与清照同姓者,而下文显系攻击清照者所加,可能与清照写讽刺诗抨击时政有关,李心传不察,照搬了原材料。故而,由上述两种材料的记载就认为李清照改嫁张汝舟是不能成立的。
第3个回答  2013-12-11
我支持李清照晚年没有改嫁的说法,觉得可信!
第4个回答  2020-03-04
因为李清照不喜欢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