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枉凝眉》解读

如题所述

  一、《枉凝眉》解读
  1、原作: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2、解读:
  《红楼梦》中,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的绛珠仙子的身份,美玉无瑕说的是贾宝玉的神瑛侍者的前世,这首诗道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二、《枉凝眉》相关
  “枉凝眉”(按:“戚序本”作“枉凝眸”)本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第五回十二支曲中第三首的名字。曲子写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历劫还泪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第五回乃是书中预言之笔,对于整部书起到很大的驾驭作用。因此,历代红学家对第五回格外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7
  个人认为,《枉凝眉》是对宝玉的心理描写,是通过宝玉内心对黛、钗二人的对比,来合写薛、林。原因如下:
  1、 “美玉无瑕”一词,并不使用于对男人的形态描写,自然不会是宝玉。2、 文中的排比手法,前后句多有对比性。
  3、 林、薛二人是十二钗中的重中之重,既然《终身误》借黛比钗,那么《枉凝眉》就应用钗比黛方可对应。

  从题目来看,枉凝眉的“枉”字,可理解为枉然,也就是空。“凝眉”二字,可理解为忧愁。这样,“枉凝眉”就成了“空忧愁”。书中是谁在为钗、黛二人空怀着忧愁?当然是宝玉了。

  从内容上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后面又来一个,这就是两个了,这应该就是宝玉心中对两个人的看法,这两个人自然就是黛于钗。前半句中的“阆苑仙葩”写的应该是投胎还情债的绛珠草黛玉了,后半句的“美玉无暇”不用说也知道是有“晶莹雪”之称的宝钗了,如此看来,黛、钗二人各有其优。且难分上下,着实让人难以取舍,平添烦恼。那该怎么办?就看看和哪一个最有缘分了:“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从这句可以看出,宝玉这时的心里是够乱的。你要说是没有“金玉良缘”这回事吧,“如何心事终虚化?”为什么我心里老是想着林妹妹,而对宝姐姐始终找不到那种感觉?“心事终虚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宝玉的感情还是很专一的,决不花心,从没想过把两个都娶来弄个两头大什么的,这也许就是老高让黛玉死了又让他娶了宝钗,结果这样宝二爷受不了同床异梦的感情折磨,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出家当和尚的原因。

  内容中接下来就连用两个排比句:“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月中,一个是镜中花。”从内容结构中看,此时的宝二爷,已被自己的情感取舍问题折腾的到了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就差去上吊投河抹脖子了。-----唉!这个林妹妹呀,她不解我的心呀,有时连哪个紫娟丫头都不如,尽让我为她“枉自嗟呀”。唉!妹妹呀,“不是冤家不聚头”,你真真是我的克星啊,对我来说,你就是那水中月亮呀,弄不好到头来,整来整去,让我整出个“猴子捞月亮徒劳无功”的结果来。(宝玉有先见之明,老高让他应验了。)还有那个宝姐姐,没事你就老老实实的在自己家里呆着呀,干嘛涉万水过千山的跑这里来,来了也就来了吧,还弄出个奇奇怪怪的什么“金玉良缘”来胡说八道的糊弄人,弄的我对这事“空捞牵挂”还差点把那“老什子”砸了。你说你这不是故意来添乱吗?你没来时,我和妹妹本来好好的,也打算长大以后要去和“多情的妹妹同鸳枕”,你这一来弄的倒好,妹妹也生我气了,我的心也乱了,就是你的那个什么“金玉良缘”的梦实现了,我也让你得不到实惠,让你“镜中花”空叹梦一场。(再赞一下老高,你看他对宝二爷的好:咳嗽就接痰盂,起夜就递便盆,比袭人想的都周全,全让他给应验了。)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应该是宝玉经过无数次的心理波动后做出的最终取舍。林妹妹太可怜了,她为了我们这段情多年的哭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妹妹呀,你那单薄柔弱的身体,怎能经得住这般的折腾,如有朝你发生不幸,那一定是泪尽而亡的,如果真如此,哥哥这颗心,也就一同随你去了。曹老先生的本意我们不清楚,但就从词中来看,宝玉爱的绝对是黛玉,可惜,老高没让这两块玉成双。

  总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词的起首处就用了一句排比,先后暗喻了黛、钗二人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和比较。接下来一句,就把内容引向了一个“缘”字,而且是“奇缘”,书中能称得上奇缘的要算是“金玉良缘”这一说了,所以说,这一句应该写的是宝钗,而结局处用了一个问号,这就说明,宝玉对“金玉良缘”一说是质疑的,而这种质疑,是通过对宝玉自问自答的心理描写手法表现出来的。同时也就暗中指出了黛玉在他心中所处的位置。而接下来的两个排比句,是写出了宝玉对黛、钗二人的内心自我感触,是一种无奈的哀叹,从起首到此,全是描写的宝玉内心那种难以取舍,左右两难的为难境界和懵懂心态。但在词最后结束时,通过宝玉对黛玉天天流泪这一现实的心态描写,和发自内心的那份伤感,那份痛,暗试给他人:“我爱的就是林妹妹。”但是,从“怎经得秋到冬尽,春流到夏”这句看,黛玉一定是泪尽而亡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23
《枉凝眉的意思是什么?之问题的终然惑释》
耿阁(鸣天士君)著
天下神曲枉凝眉,
情中仙味催泪悲。
谜底宝黛经义定,
妙钗湘云皆是非。
阆苑仙葩姝草美,
白玉无暇神瑛陪。
镜花水月何应对?
潇馆怡院话惊雷。
耿阁:2019.7.23.8:24分
第3个回答  2018-08-03
  1、解读
  “一个是阆苑仙葩”说的是薛宝钗, 薛宝钗在《红楼梦》书中一直被喻为牡丹花,因此阆苑仙葩用来意指有花中之冠牡丹之谓的薛宝钗最为恰当。
  “一个是美玉无瑕”说的是林黛玉,林黛玉之玉是“黛玉”。何谓“黛玉”?“黛”的意思是“青黑色”。“黛玉”的意思就是“青黑色的玉”。青黑色的玉似乎不太起眼,但另有一番韵味。玉的质地坚硬,但易碎,如同林黛玉性格刚硬,但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林黛玉名字含有玉字,同时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精神追求才当得上“美玉无瑕”的评价。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说的她们与宝玉的爱情。黛玉与宝玉互为知己、情深意远,但却无法缔结鸳盟,最终阴阳两隔。宝钗和宝玉是结了“金玉良缘”,那总是有奇缘吧,可到底无法白首同心。
  “一个枉自嗟呀”说的是林黛玉,长相嗟叹是黛玉的写照;“一个空劳牵挂”说的是薛宝钗,宝钗心机深沉,空劳牵挂是宝钗的悲哀。
  “一个是水中月”说的是林黛玉,“冷月葬花魂”,水中孤月,黛玉的生命何其清冷孤寂;“一个是镜中花”说的是薛宝钗,虽然艳冠群芳,家境富足,姻缘天合,可幸福对宝钗而言,也不过是镜中花般的可望而不可及。
  而结尾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则既是对林黛玉还泪宝玉的写照,又是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白白地忧愁的一个概括。
  2、原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3、简介
  《枉凝眉》(案:“戚序本”作“枉凝眸”)本是“红楼梦”书中第五回十四支曲中第三首的名字。第一支红楼梦引子;第二支《终身误》;第三支《枉凝眉》。第四支《恨无常》写元春;第五支《分骨肉》写贾探春;第六支《乐中悲》写史湘云;第七支《世难容》写妙玉;第八支《喜冤家》写贾迎春;第九支《虚花悟》写贾惜春;第十支《聪明累》写王熙凤;第十一支《留余庆》写贾巧姐;第十二支《晚韶华》写李纨;第十三支《好事终》写秦可卿;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1-07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曲名《枉凝眉》,意思为徒然凝眉悲愁。曲子从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破灭写起,表现为林黛玉为爱情泪尽而死的悲剧以及宝黛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
逐句解读:
阆苑仙葩——只林黛玉本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其中,“阆苑”者,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是也,语见宋朝苏轼的《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甘酒》诗:“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仙葩:仙花。这里比喻林黛玉品行的高洁和容貌之美。
美玉无瑕——所谓“瑕”者,玉的斑点是也,所以这一句指的是贾宝玉心地纯洁,没有沾染功名利禄的之心。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共同的性格情趣,使他们产生了互为知己的爱。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理想终于破灭。其中所谓“虚化”者,指化为虚空乌有。
枉自嗟呀、空劳牵挂——指爱情不能实现,给宝黛二人带来的痛苦和思念。
水中月、镜中花——指宝黛之间美好的爱情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虚幻,不能实现。语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只林黛玉因为不能实现爱情而痛苦、流泪,终于泪尽而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支曲子,充满了对真诚美好爱情被毁灭的深沉哀婉的咏叹。由于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的迷失,此曲又成为探索原稿中有关林黛玉之死的重要依据:
有一种说法,也许比较符合原书意旨。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并不像后四十回续书所写,而是在贾府事败以后,贾宝玉被拘禁在狱神庙,林黛玉因为忧伤过渡而死。所谓“枉自嗟”,就是指林黛玉因为贾宝玉的被拘禁而悲叹、伤心;所谓“空劳牵挂”,指贾宝玉在狱神庙时时牵挂惦念着林黛玉的心情。而最后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则是暗示林黛玉在贾宝玉离家的第二年夏天,终于忧伤过渡而夭亡。

解读《枉凝眉》

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十二个舞女上来,为贾宝玉演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并让他边听边看原稿,但书上开列出的唱曲,并不是十二支而是十四支,也许,是把开头的“引子”和最后的“收尾”不予计算吧?这倒不是什么太大的令人疑惑处,最令人费猜疑的,是“引子”后的头两曲,特别是第二曲“枉凝眉”。
去掉“引子”和“尾声”的十二支曲,按一般读者的推想,应该是恰好给金陵十二钗的
每一钗分别安排一曲,但细读这十二支曲,就发现从第三曲起才是一曲概括一人的命运,依次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风、巧姐、李纨、秦可卿。第一曲“终身误”,一般都认为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合起来说,而且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是否一定应如此理解,其实也还有商量的余地,不过我以为这样理解大体上是过得去的。第二曲“枉凝眉”,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去掉这一曲,十二钗也都涉及到了,那么,非安排这一曲干什么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是这样注解的:
曲名意谓徒然悲愁。曲子从宝黛爱情遇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泪尽而死的悲惨命运。阆苑仙葩:指林黛玉。阆苑:神仙的园林;仙葩:仙花。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乍看似乎说得通,但细加推敲,问题就来了。流泪当然可以联想到林黛玉,但《红楼梦》全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能仅从“泪珠儿”就判定为说的只是林黛玉。第三回写黛玉进京到荣国府见到贾宝玉已是隆冬,凤姐出场穿着银鼠褂,贾母交代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林黛玉的“还泪”应从这个天开始,不是从秋天开始的。“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吗?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灵河岸”固然可说是“阆苑”,但仙草却绝对不能等同于仙花即仙葩。贾宝玉固然是衔玉而生,但第二回甫出场就有两阕《西江月》概括他的秉性,“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美玉无瑕”从来不是他的“符码”。因此,我以为上述的那条注解是错误的。
如果按上述注解理解,那么在十二支曲中,第一支里林黛玉已经跟薛宝钗合咏了,这第二支又再单咏她一遍,她虽是重要角色,这样的安排在布局上似乎也欠均衡。
我曾撰《太虚幻境四仙姑》一文,分析出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引见给贾宝玉的四位仙姑,所取的名号绝非闲笔偶设,而是有深意寓焉,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在贾宝玉生命里给予他重大影响的四位女性,其对应关系为: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薛宝钗;度恨菩提——妙玉。依此思路,可以悟出,《红楼梦》十二支曲里,有资格被合咏的,也应是这四位女性。“终生误”是林、薛二钗的合咏,“枉凝眉”则是史、妙二钗的合咏。
“一个是阆苑仙葩”,这分明说的是史湘云。“天上人间诸景备”、“谁信人间有此境”、“仙境别红尘”,把大观园比作“阆苑”,非常贴切;而在关于大观园后来命名为怡红院的那处庭院的描写中,曹雪芹郑重其事地写到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以花喻人时,总把史湘云喻为海棠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掣花签,湘云掣出的那根上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签的另一面上是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我们又都知道湘云的丫头名翠缕。“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阆苑仙葩”只能用来说史湘云而不可能用来形容林黛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分明说的是妙玉。《红楼梦》里的“玉”很不少,第二十七回凤姐问红玉名字,她回答后,凤姐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在书中所有的“玉”里,明文其“美玉无瑕”的只有妙玉。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偷看的册页里,妙玉的那一页“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玉本无瑕,而惨遭荼毒;《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又专门有一曲“世难容”说妙玉最后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跟点出了史湘云是“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一样,如此明白地点出了妙玉是“美玉无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硬说那是指贾宝玉呢?
那么,这支“枉凝眉”曲,究竟在暗示着怎样的人物关系与命运轨迹呢?将其分拆开来:贾宝玉针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咏叹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当代年轻读者需知,“她”字是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创造出来的汉字,那以前无论男性女性的第三人称均写作“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
贾宝玉针对“美玉无瑕”的妙玉的咏叹是: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花……
综合起来的感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根据书里前八十回的伏线暗示、脂砚斋评语,以及“红学”探佚的成果,不难对这一曲作出通透的解读。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家彻底败落,贾宝玉一度羁狱,后来流落江南,竟意外地与
史湘云重聚,并结为夫妻。在前八十回里,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亲情与友情甚笃,但他们之间似乎并无夫妻缘分,所以一旦在危难中邂逅结合,难免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的“嗟呀”;真好比“寒塘渡鹤影”,堪称是“水中月”的境界——美好过去全成幻影,面对的是万分险恶狰狞的悲惨现实。当然,这只是大概而论。其实在前八十回里,除了这首“枉凝眉”中埋伏着暗示,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很可能是在暗示贾宝玉和史湘云最后“白头偕老”:史湘云的金麒麟,本是与王孙公子卫若兰的金麒麟为一对,他们也确有一段姻缘,但到头来卫若兰的金麒麟辗转到了贾宝玉那里,“因麒麟”绾合而终成眷属的,是宝湘而非他人——不过这暗示在前八十回中实在太隐晦了,所以要把它坐实,还需另撰专文讨论。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妙玉的遭遇绝非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按曹雪芹的构思,八十回后贾宝玉会在瓜州渡口与妙玉邂逅,妙玉并促成了他与湘云的重逢结合。贾宝玉一贯看重妙玉,珍重妙玉与自己之间的心灵默契,但妙玉最后在恶势力逼迫下顽强抗争、同归于尽,使贾宝玉不禁有“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的感叹,他对她“空劳牵挂”,竟不能将她解救,那美好的形象,如镜中花,可赞美而无法触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咏妙玉的专曲“世难容”里,最后一句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许多人把“王孙公子”理解为贾宝玉,似乎是妙玉后来与恶势力抗争到底、同归于尽,使得贾宝玉爱情失落,感叹自己没能跟妙玉结合,这是大错的思路,不仅误解了妙玉,也丑化了贾宝玉。其实,在《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写到参与送殡的人士,有这样的明文:“……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王孙公子”,冯紫英在前八十回里有不少戏,卫若兰在脂砚斋批语中因金麒麟被郑重提及,考虑到曹雪芹下笔时几次将史湘云、妙玉并提,则对妙玉“叹无缘”的公子,很可能就是陈也俊(注意:他排名还在卫若兰之前,这绝不是一个随便出现一下的名字),只是因为八十回后真本失传,因此我们难以考据有关妙玉和陈也俊那隐秘关系的详情罢了。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贾宝玉吟出“池塘一夜秋风冷”的句子,可见八十回后开始的大悲剧正是从秋天起始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意味着八十回后所写的,正是那样的一个时序下的一年,而到那一年的秋天,也就欲哭无泪,整个儿是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景象。

参考资料:刘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