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鲁迅的话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的《故乡》写于1921年1月
意思是,希望的有无,正像路的有无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是勇敢的人们开拓出来的。敢于奋战而前行的人多了,世界上也就有了路。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的希望,要创建希望中的新生活,就要脚踏实地,奋然前进。
其实这句话前面还有一句,“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作者鲁迅是在说,一个人只空有希望,但不去努力,追求,那希望就“无所谓有”;有了希望,而且为了这个希望不懈的奋斗那希望就“无所谓无”,只要朝着希望去追求,就会迎来新生活.
----------世界上最准确的解释
大文豪鲁迅先生曰:“这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至理包含着丰富的哲学。

鲁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人生哲理,人生价值,人生追求。同时也启蒙人们向上的思维,启迪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只有前人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高度概括了人生发展的哲学原理,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这句话意思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出自鲁迅《故乡》。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第2个回答  2020-12-05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是告诉我们路是人走出来的,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那里也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人在不停地奔泊,慢慢的就出现了羊肠小道,随着人的增加,会变成宽阔的马路,人走出了路,路同样给了人方便,在我们的生活中,事业中同样没有捷经,只有靠自已去寻找路,只要自已踏踏实实的走自已的路,脚下的路会变成一条光明的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幸福。
第3个回答  2020-12-04
同一条路,不同的人走,肯定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

这个人走到这里疲惫了,一个小小的土坡,他就会认为这儿的路陡峭难行;

那个人走到这里,不小心被东西绊了一脚,他会认为这条路充满了险恶。

人是有思想的,这些走路的人,如果他是个学者他可能会研究这路难行的原因。

如果他是个作家,他会用精彩的文笔记录下摔跤的场景。

抑或他只是平民百姓,他也会口口相传自己在路上的经过。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走一条路,因为我们要不断地前行。

人的一生不可能走同样的路,因为即使我们刚走过的路,

也可能由于下雨了,刮风了,发生了新的变化。

路对于人来说永远是陌生的,充满变数的,

最好的办法不是每条路都去走走试试,

而是去问问路边的知情者。

行走中,当我们遇到拦路的河流,

最好的办法不是贸然跳进去涉水而过,而是请人告知水的深浅。

行走中,大雨滂沱,前方道路是否塌方或发生泥石流,

最好的办法不是去闯一闯,而是请过来人讲讲前面的实情。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问问路,我们可以少走弯路。

走自己的路,请人问问路,我们可以不入歧途。

走自己的路,请人问问路,我们可以避免坎坷。

走自己的路,请人问问路,我们可以少付代价。

走自己的路,请人问问路,我们可以及时掉头。
第4个回答  2017-06-23
这个意思是说原来的大地是没有道路的,就是因为有了人之后才出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