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础混凝土怎样浇筑

采用什么设备??具体怎样施工???
灌孔桩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是怎样的?????怎样灌装混凝土????

一个密封的围堰笼子下到水里,沉好后将其中的水抽干(水会不断的渗,施工期间要一直抽水)。

在笼子中施工。打地基,下钢筋笼子,注水泥,等桥墩基座水泥凝结稳固后撤掉围堰笼子,继续上面的施工。

浅水内采用围堰截水修筑平台,在平台内下放钢护筒至河床底部,然后打墩桩,或开挖围堰内的土方,浇筑混凝土基础,最在基础上修筑桥墩.深水内采用修建钢平台高出常年最高水位。

利用钢导桩下放钢护筒至河床内,或采用混凝土沉井下放至河床底,底部进行水下混凝土密封,然后钻桩浇混凝土出水面,最接桥墩。

扩展资料

浇筑基本操作要求

(1)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均匀性和密实性。多采用泵送入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

(2)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从搅拌完成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规定,且不应超过限值规定。掺早强型减水外加剂、早强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3)混凝土浇筑的布料点宜接近浇筑位置,应采取减少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浇筑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桥梁工程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质量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桥梁基础有很多形式:我所接触的不多。在这里就和你分享我见过的吧。
首先是人工挖孔桩基础:如果是干桩,在钢筋笼定位好之后应立即灌注。使用串桶就行,但是串桶的低端距离孔底不能太高,规范要求在2m以内,但是现场可以达到4到5m没有问题(如果桩长较长的话(大于20m)可以)。让后就是用砼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到现场,注意一次不能放太多,以每次能够达到1m左右为宜,振捣棒振捣密实。
如果人工挖孔桩渗水,水较深抽干非常困难的时候,可以按照清水桩基灌注,其灌注方法见我后面写的钻孔灌注桩灌注方法。如果水很容易抽干,则在浇注前用水泵把水抽干,在倾倒混凝土之前,先向桩底倒入一些干水泥,倒的多少以能够大致吸干孔底的水为宜。紧接着灌入混凝土。
钻孔灌注桩基:在灌注之前应进行二次清孔。三,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1)导管
导管为内径300mm的钢管。在制造及组拼导管时应注意:
①导管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后的重量。
②导管必须不漏不裂,必要时,组拼后应作水密和涨裂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导管入水深度水压的1.5倍。
③导管内径应一致,内壁须光滑无阻。
(2)导管提升设备
随着混凝土的灌注,导管须徐徐向上提升,但必须勤于探测,严格控制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得小于2m。
(3)球塞
在漏斗颈口处安装球塞,以便在斗内储存足够量的混凝土,并在开灌时将水挤压至管外,使混凝土不受水的冲洗。
(4)测锤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可用比重为1.5~2的测量锤。测锤可用铁板焊成封闭、空心、平底的形式。测锤以铁线或细钢丝绳悬吊。

四,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方法及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程序:
场地道路平整→清孔(检测泥浆比重)→安置导管和漏斗→搅拌砼→储料→安放球塞→开灌→提导管→取导管→下砼料→提导管→下砼料→拔管
2、主要施工方法:
1)、场地道路平整
场地、道路满足施工需要
2.储料
导管灌注前先储够所需的首批混凝土用量于漏斗内,在吊斗(或运输车)内亦均储满,以便破球开灌后能连续不断地、大量地供应。
3.安放球塞(砍球法)
在储料的同时,对导管应进行全面清整、检查及试验工作。一般情况下,导管底距基底面的距离应比导管内径大10cm左右,以便球塞能顺利地从管底排出。应在砍球前再次核对管底距基底面或发生球塞不能排出管外的事故。
4.开灌
在灌注进行中,保证导管内混凝土面高于水面,当球塞顺利地通过导管并确认已排出管外时,可将导管下降10~20cm,并迅速不断地向漏斗内灌入混凝土,使导管下的混凝土堆尽快地扩张和升高、可靠地埋住导管。
5.保证水下混凝土施工顺利和质量良好,灌注中应对下列几项经验参数加以控制:
(1)混凝土拌合时间应较普通情况下稍加延长,一般不少1.5~2min;
(2)混凝土自拌合机出料至砍球开灌的总储料时间不宜超过30min;
(3)正常灌注时,每根导管灌注间隙时间不、宜超过20min;
(4)正常灌注时,混凝土自拌合机出料至灌入导管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
四、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竖向导管法,灌注前,导管下端距孔底沉碴为0.4m。接头法兰盘外宜设锥形活套,以防导管升降时卡钢筋笼。导管、漏斗与储料斗应符合如下的技术条件:
1)、首批混凝土灌注量
首批混凝土量计算:
V≥(πD2HC +πd2 h1) /4
≥(3.14×0.32×33.5+3.14×1.92×1.4)÷4
≥6.4(m3)
式中 V:首批混凝土量(立方米);
h1 —井孔灌注混凝土面高度达到HC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需要的高度(m),h1≥γwHw/γc;
Hw — 井孔内混凝土面以上或泥浆深度;
HC —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所需井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m);
D —井孔直径(m);
d —导管内径;
h2 —导管初埋置深度,h2≥1.0m;
h3 —导管底端至钻孔底间隙,0.4m。
2)、漏斗离混凝土顶面的高度差计算
hc ≥(Po+γwHw)/γc
≥(150+11×1.854)/24
≥7.1m
Po —导管内压力(桩径1m —4m,取150 KPa)
γw —井孔内水或泥浆容重
γc —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Hw — 井孔内混凝土面以上或泥浆深度;
五、注意事项
1.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工作应迅速,防止坍孔和泥浆沉淀过事。开始灌注前应再次核对钢筋笼标高、导管下端距孔底尺寸、比深、泥浆沉淀厚度、孔壁有无坍塌现象等,如不符要求,应经处理后方可开始灌注;
2.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18~22cm为宜,并宜有一定的流动度,保持坍落度降低至15cm的时间,一般不宜小于1.0h;
每根桩灌注的时间不应太长,尽量在8h内灌注完毕,以防止顶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提升导管困难,增加事故的可能性,要求每小时的灌注高度宜不小于10m。拌和时间应较一般混凝土酌予延长1.5倍。一经开始灌注,应连续进行直至完成,中途任何原因中断灌注皆不得超过30min;
3.灌注所需的混凝土数量,一般较成孔桩径计算大,约为设计桩径体积的1.3倍左右;
4.测量水下混凝土面的位置用测绳吊着重锤进行,过重则陷入混凝土内,过轻则建在泥浆中沉不下去;
5.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取决于灌注速度和混凝土的性质,任何时候不得小于lm,一般控制在2~4m内。
6.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在灌注下段混凝土时应尽量加快,当孔内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应保持较深的埋管,放慢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升入钢筋笼1--2m后,应减少导管理人深度。
7.灌注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8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桥梁基础有很多形式:

  首先是人工挖孔桩基础:如果是干桩,在钢筋笼定位好之后应立即灌注。使用串桶就行,但是串桶的低端距离孔底不能太高,规范要求在2m以内,但是现场可以达到4到5m没有问题(如果桩长较长的话(大于20m)可以)。让后就是用砼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到现场,注意一次不能放太多,以每次能够达到1m左右为宜,振捣棒振捣密实。

  如果人工挖孔桩渗水,水较深抽干非常困难的时候,可以按照清水桩基灌注,其灌注方法见我后面写的钻孔灌注桩灌注方法。如果水很容易抽干,则在浇注前用水泵把水抽干,在倾倒混凝土之前,先向桩底倒入一些干水泥,倒的多少以能够大致吸干孔底的水为宜。紧接着灌入混凝土。

  钻孔灌注桩基:在灌注之前应进行二次清孔。三,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1)导管

  导管为内径300mm的钢管。在制造及组拼导管时应注意:

  ①导管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后的重量。

  ②导管必须不漏不裂,必要时,组拼后应作水密和涨裂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导管入水深度水压的1.5倍。

  ③导管内径应一致,内壁须光滑无阻。

  (2)导管提升设备

  随着混凝土的灌注,导管须徐徐向上提升,但必须勤于探测,严格控制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得小于2m。

  (3)球塞

  在漏斗颈口处安装球塞,以便在自密实混凝土V型漏斗内储存足够量的混凝土,并在开灌时将水挤压至管外,使混凝土不受水的冲洗。

  (4)测锤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测量混凝土面的标高可用比重为1.5~2的测量锤。测锤可用铁板焊成封闭、空心、平底的形式。测锤以铁线或细钢丝绳悬吊。
第3个回答  2010-04-19
先挖洞,保证安全,放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养护即可使用
第4个回答  2010-04-09
针对地质,基础深度。水下还是水上。旱地吗。你说的太笼统,是挖孔桩还是桩孔桩,什么都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