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的故事的出处~

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这个故事偶只在《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里面见过,想知道它是不是还在别处出现过啊,不胜感激~
偶想问的是出处,写论文的时候用到,但是不可以引用三言二拍的。。。所以想知道其他文献里有没有。。。

出自南宋·许顗《彦周诗话》:
有一次 ,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王安石轶事之一:明月与黄犬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一打听,是一位多年不第的秀才所书。王安石心想,这样糊涂的秀才,怎么能考得上呢?于是,他把后两句改成:“明有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真是无官一身轻,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来到潮州。晚上,明月当空,花香扑鼻,王安石便到寓所的花园赏月。不多久,来了一位老人,王安石便邀他一起赏月。老人告诉他没有空闲奉陪。原来老人是这里的花匠,是来捉黄犬虫的。这一种虫一到晚上,就在花心里睡觉,糟蹋花朵。说着,老人捉来一条交给王安石看,这是一条黄色的小毛虫。

  正当王安石借着月光,看那条黄犬虫时,忽然听到空中一阵鸟鸣,极其宛转悦耳。他感到奇怪,因为鸟在晚上是不叫啊!老花匠说:“这是本地一种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明月当空,叫得更欢,所以当地人叫它明月鸟。”

  听了老花匠的话,王安石感到内疚,想起几年前乱改那位秀才写的“明月诗”,完全是因为自已无知而铸成的大错。后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05
王安石轶事之:明月与黄犬

王安石做了宰相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诗文有天看广东有秀才写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看了第、二句点头称赞;看第三、四句便禁住暗笑起来打听位多年第秀才所书王安石心想样糊涂秀才能考得上呢于把两句改成:明有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真无官身轻王安石各地去游玩天来潮州晚上明月当空花香扑鼻王安石便寓所花园赏月多久来了位老人王安石便邀起赏月老人告诉没有空闲奉陪原来老人里花匠来捉黄犬虫种虫晚上花心里睡觉糟蹋花朵说着老人捉来条交给王安石看条黄色小毛虫

正当王安石借着月光看条黄犬虫时忽听空阵鸟鸣极其宛转悦耳感奇怪因鸟晚上叫啊老花匠说:本地种稀罕鸟儿常晚上鸣叫明月当空叫得更欢所当地人叫明月鸟

听了老花匠王安石感内疚想起几年前乱改位秀才写明月诗完全因自已无知而铸成大错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
北宋著名诗王安石喜欢改诗同代诗改诗且古改诗
王安石看见首诗两句诗:明月空叫黄犬卧花王安石看觉发笑想:明月叫黄犬卧花呢于提笔改明月空照黄犬卧花阴游历南发现南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听;种昆虫叫黄犬花飞飞才明白两句诗给家改错谢贞《春闲居诗》:"风定花犹舞"王安石改"舞"字作"落"字其语顿工(《彦同诗》)于自诗王安石更斟酌再斟酌"春风绿江南岸""绿"字诗试""、""、"入"、"满"才敲定春风本看见名词用作词"绿"觉切换视觉形象使留读者印象更加鲜明
“独到见解”和“固执”两个词不是一回事,其意截然相反:前者是一种睿智,后者则多少带有愚蠢之意。做人做事如此,做诗似乎也是这个道理。

  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曾“自以为是”过一次。说有一次一个南方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大文豪王安石看到这两句诗后,认为这写诗的人有点莫名其妙,明月何曾当空鸣叫,黄狗又怎能卧在花心里呢?这不是瞎说吗!于是,思忖良久,将其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改毕还颇有些得意,自以为改得好。殊不知此明月非彼明月,此黄犬也非彼黄犬:明月是南方的一种小鸟,其声婉转动听;黄犬则是一种昆虫,常在花间飞来飞去。王安石这一改,使诗不知所云了。

  这件事王安石记了一辈子,并从中吸取了不小的教训:一个人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武断来评判事物的是非曲直,调查了解是认识真相的最好手段。哪知东坡先生也犯过恩师同类的错误。一次,王安石写了一首名为《咏菊》的诗,写了两句有事走开了,年轻的苏轼刚好来拜访王安石,见案上写成的两句诗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就觉得不妥:菊花开在秋末,正是百花凋零的季节,这种花直到干枯也不落瓣,怎会“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于是不知深浅地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口气中还有些批评的意思。王安石回来后看到续诗,一笑置之。为了教育苏东坡,他安排东坡到黄州办差。东坡到黄州后,看到这里的菊花一经风吹,落满一地,才想起了安石大人那句“吹落黄花满地金”并非信口开河,愧疚不已,可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黄犬卧花荫”的事发生以后,王安石做诗更加谨慎,非深思熟虑,绝不轻易落笔,而且,诗成后反复修改,不达自己满意的地步,绝不示人。他有一首有名的诗是《泊船瓜州》,中有两句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谓千古绝唱。世人不知,此乃千锤百炼吟成。据说,王安石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煞费苦心,一个“绿”字五易而成,初是“到”,再为“过”,又为“入”,再作“满”,终觉得诗意平平,连自己都不满意。捻须苦想,最后才得一“绿”字,成为一首诗的诗眼。真是“吟成一个字,捻断几斤须!”
第3个回答  2019-03-09
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
有一次
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了。谢贞的《春日闲居诗》:"风定花犹舞",王安石改"舞"字作"落"字,其语顿工。(《彦同诗话》)。对于自己的诗,王安石更是斟酌了再斟酌。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诗人在试过"到"、"过"、"入"、"满"之后才敲定的。春风本是看不见的,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绿",把感觉切换成视觉形象,使留在读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