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如题所述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我有足够能力和想法,但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所以我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这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下面是我整理的五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篇1

王嘉廉:透支信用卡作为启动资金

王嘉廉是全球第一个把软件公司做到10亿美金营收规模的人,也被称为是华人软件业中唯一能和比尔?盖茨并肩挑战的人。

作为后代,王嘉廉很早就开始为将来的生计考虑。念书时,他看到《》整整两页半篇幅的招聘广告都是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觉得市场上一定是很需要程序员,于是去学了电脑程序开发。

毕业后,王嘉廉进入标准数据电脑公司工作,既编程又推销,学到了一身本事。不久,一个机会点燃了王嘉廉的创业梦想:一家叫CA的瑞士公司来到美国寻找销售代理。王嘉廉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但很遗憾,他没钱去成立公司。

“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王嘉廉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说。而且,他想出了办法。自己钱不够,他找来几个合伙人一起凑,还不够,他们申请了能够申请到的所有信用卡,一起透支出最高金额作为补充。他们还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比如,找了一个需要劳动力的房东,通过为房东干活儿抵消房租。

“这个月的收入进来我们再去还上个月的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好几个月,我们都靠这笔信用卡透支周转。”因为有这段经历,后来有人问王嘉廉,你和比尔?盖茨的区别是什么?他说:“比尔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篇2

陈江和:您搞定关系,好事情

曾经问鼎印尼首富宝座的陈江河17岁创业。从给石油公司卖零件,慢慢拓展生意,直到成为石油公司的工程承包商,后来又进入原木加工行业,创办夹板厂。

起初,陈江和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做生意。后来他希望进入更多行业,比如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时。他感到力量的不够。当时,印尼政治经济环境复杂,搞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需要社会关系,需要有后台撑腰。但他没有。

困难面前,陈江和同样没有选择不做。他说,关系不是天生的,没关系,他就去找关系。多翻周折后,他找到当时在印尼关系和后台都很硬的华人企业家林绍良,主动献上自己的项目邀请林绍良合作。“我告诉老人家说,我没有关系,但我能干,能做好生意。你有关系,你不用亲自干,替我摆平场面上的事情。我们合作,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大。”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陈江河回忆说。

林绍良欣赏陈江和的能力和勇气。爽快地答应了合作计划。他们的棕榈油项目也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在短短5、6年间,就赚到了10多亿美金。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篇3

包玉刚:借钱出海成为世界船王

包玉刚是20世纪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创业也是从借开始的。

他先是向朋友借钱买了一条破船。然后,他又用这条船去银行抵押贷款。用贷款,再买第二条船。依此类推,他用朋友那笔不需要抵押的借款,滚动发展,快速壮大的自己的生意。最经典的是,有一次,他竟然不用抵押就贷款买到一条新船。

怎么办到呢?他先和日本船厂下了造船的定单。拿着造船定单加上自己的信用,他和一家日本货运公司签订了把这艘船租给对方的'出租协议。最后,他把这两个事情同时告诉银行。“我在日本订购了一艘新船,价格是100万。同时,我也和日本的一家货运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船协议,船造好后,他们租下这条船,每年租金是75万。他们可以为此担保,只要船出来,租金不会有问题。因此,我想请贵行支持,给我贷款100万,让我造好这条船?”

银行一听100万造船,每年有75万的租金,不需2年就可以还清贷款。而且还有人担保这75万租金,当然可以放款给他。于是,包玉刚这个美梦就成真了。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篇4

陈正财:你的热情和气力,就是你的财富和关系

陈正财是马来西亚陈大金属桶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也是马来西亚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之一,是很多世界级大公司的金属包装品供应商。

陈正财的父亲育有11个孩子,他排行第七,靠一间小杂货店养活一大家人,少时生活非常艰难。他创业时,也是没有钱,没有关系。东拼西凑一点钱,他买了台小货车,做起个体生意。但这个不能满足他的梦想,他希望做更大的生意。

没有钱,没有关系,如何做更大的生意?陈先生的办法是,用力气建立关系,用关系去找钱找生意。他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回忆说,当时,一些学校、社团、商会、工会经常招募义工。他平时一有机会就去义务劳动,还经常开着自己的车去免费帮忙运东西等等。时间一长,很多人都认识了陈正财,喜欢上了陈正财,继而有人给他介绍生意,有人问他是否需要帮忙,有人则借钱给他,投资给他,甚至主动带他,给他干股,带他做新生意。继而。生意越做大。

“年轻人一定要记住,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有热情,有真心,有力气,有智慧。但你要先奉献。奉献出来你的心,你的能力,让人家认识你,了解你,然后给你机会。”陈正财说,“我年轻的时候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现在,还在这样做。我们没有钱,那我们就把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光阴奉献出来。很简单的,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我们诚恳,我们衷心对待,最后,机会就会主动来找我。”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篇5

吴惠权:工友们让我做了老板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新国际集团董事长吴惠权,出生在广东河源龙川县新田镇双柳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逃难一样到了香港。

在香港,吴惠权进入一家牛仔服装厂做杂工,每月工资500元港币。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很高的薪水了。他非常珍惜,努力工作并得到老板赏识,从洗衫工开始,一步步做到其他位置成为多面手,工资也一路涨高,到2700港币一个月。

时间久一点后,尤其是追求一个女孩子却被以大陆来的穷打工仔羞辱之后,吴惠权有了自己做老板的理想。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厂招聘经理,薪水比自己已经有的水平还要低很多,但还是义无反顾去应聘。“做人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一两年少挣一点,甚至不挣钱都没关系。你做了经理,平台不一样了,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得到更多的锻炼,将来做老板的机会就大了。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说。

招聘方很犹豫,担心他做不好,但吴惠权很坚决,说自己做不好,不拿工资。最终,老板被打动,把机会给他。吴惠权知道,要创业,不光要有钱,还要有人,要有一拨人。于是,做经理的时候,他就开始为未来培养人。“我和员工打成一片。他们工资低,我工资稍微高一点,就借钱,给钱给他们。有钱一起花。他们伙食不好,有时候加班,老板都不请他们吃饭,我自己出钱改善伙食。”吴惠权说,时间一长,这些人和他的关系比和老板的关系还要好。

吴惠权说,他对大家好,要说不想要回报,那是假的。“我就是想,将来要是我有困难,需要他们,他们肯定也会帮助我。但我不是一定要他们回报,因为大家在一起做事情就是缘分。人不能只是为利益交往。”

吴惠权的回报比他想的还要来得快。1984年中英谈判期间,许多人担心香港的未来,纷纷变卖工厂、商铺,到国外定居。吴惠权的老板也是害怕的人之一。一天,他找到吴惠权,神色严重地说,“阿权啊,你和工友们辛苦了,但因为形势所迫,我们要关闭工厂,解散工人……”

吴惠权不忍心让工友们就此失业,找大家商量怎么办。工友们一致推荐,请他把工厂盘下来。吴惠权说,我没有钱啊,各位。工友们说,没关系,权哥,我们可以几个月不要工资,只要有饭吃就行,而且我们还可以给你出一些钱。

就这样,吴惠权自己找了一些钱,然后加上工友们的钱,接管了这个工厂,因为大家心齐,这个工厂很快就做起来了,做大了。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篇6

潘文伟: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商关键点:小本钱并不一定不能成就大事业,关键在于你的思路。

;

全球都有哪些名人持有黑卡?

只知道BIGBANG的队长权志龙(今年才25岁)是全韩国第一个拥有黑卡的人、蓝心湄是台湾第一个拥有的人、梁朝伟也有。

花旗银行名为“Ultima”的黑色信用卡以及美国运通公司在1999年推出了为“Centurion”的黑色信用卡,被业内人士称为“卡中之王”。有人说,只有拥有这种黑卡,才可充分显示卡主的“尊贵地位”。因为这种黑卡不接受申请,只有银行主动邀请客户加入。据悉,运通的黑卡卡主就是极少数1%的顶级客户。而高昂的年费(1万元人民币左右)成了并不重要的因素。

在客户服务方面,推出黑卡的银行都向客户提供“全能私人助理”服务。银行的承诺是:只要想得出的,都能做得到。

比如说,运通的一位黑卡卡主在法国南部致电银行的客户服务部门,称他和他的汽车搭乘了同一辆火车,但是他中途下车后,汽车却仍在火车上。结果,运通的客户服务部门居然成功地与火车公司联系,让火车停下,卸下其他的货物,找出卡主的汽车,让他继续旅行。

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大事记

2004年

2004年10月25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

2005年12月31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累计发行量突破65.7万张,创造了国内银行首发当年发卡数量的最佳业绩。

2005年8月1日,开始向全国市场推出积分奖励计划以及homeAway环球商户礼遇计划等产品新功能。

2005年7月14日,开始展开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的品牌形象建设工作,逐渐强化“中国人的环球卡”的品牌形象,在国内主要网站、全国性报刊杂志陆续投放太平洋双币信用卡的宣传广告,并在重点城市通过电视、电台、户外、报刊杂志等各渠道进行宣传。

2005年7月25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正式开始大规模对外发卡,标志着太平洋双币信用卡正式对外发行;同时开展以办卡送礼、年费返还、刷卡抽奖为主要内容的“三重优惠活动”,并启动全国主要城市的大规模发卡营销活动。

2005年7月15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举行北京首发式。

2005年5月13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举行上海首发式。

2005年5月1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首次启动市场营销活动——“五.一”大营销。

2005年4月6日,银监会批复同意交通银行新版双币贷记卡卡样。

2005年2月28日,新版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正式在员工内部发行。

2006年

2006年12月21日,交通银行Y-POWER信用卡荣获精品购物指南报社颁发的“影响2007·时尚理财品牌”奖项。

2006年12月18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在册卡量已成功突破一百五十万张。

2006年11月13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获得2006年万事达卡亚太区综合营销白金奖(Marstercard A/P Marketing Leadership Awards 2006)。

2006年10月28日,Y-POWER信用卡首场路演活动在上海港汇广场举行,南京、深圳、北京、杭州四大城市也相继展开,全部路演活动于11月5日结束。

2006年10月25日,我行推出专为年轻族群精心设计的新款产品——交通银行Y-POWER信用卡。

2006年9月23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组织全体员工现场观看“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为刘翔加油,传达交通银行刘翔VISA信用卡产品形象。

2006年9月16日,交通银行太平洋沃尔玛信用卡隆重上市,并于沃尔玛购物广场华东临沂分店举办了“‘交通银行太平洋沃尔玛信用卡’首发仪式”。首发仪式上,交通银行正式宣布与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中国推出联名信用卡。交通银行行长李军,香港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总裁Michale Smith,沃尔玛中国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孟永明出席了仪式并发表讲话。

2006年9月15日,全国首创的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想分就分”免息分期付款计划全面升级,并正式向客户推介。

2006年9月12日,交通银行太平洋苏宁电器信用卡上市。新闻发布会在交银大厦五楼举行,钱文挥副行长和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就联合推出全国性的电器行业联名信用卡正式签署协议,是交通银行推出的首张全国性联名信用卡。

2006年7月18日,交通银行携手VISA国际组织隆重推出“交通银行刘翔VISA信用卡”,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刘翔VISA信用卡和世界一起跨越”大型主题营销活动。首发式于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举行,刘翔本人及其教练孙海平亲临现场为首发造势。交通银行行长张建国、副行长钱文挥,汇丰银行中国业务副总裁史达,VISA国际组织亚太区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楷淳,以及中国田径协会等高层人员出席了首发仪式。

2006年6月28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世界杯观战团”启程赴德。国内首家由银行组织的世界杯观战团组建成功,第一批客户出发。

2006年 4月29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累计发行量突破第一个一百万,创造了国内银行首年发卡数量的最高记录。

2006年 2月28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全面启动"和世界一起激动,带你去看2006FIFA世界杯"大型信用卡主题营销活动。

2006年 1月25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正式推出全国首创 “想分就分--免息分期付款计划”。

2006年 1 月11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荣获VISA授予的“最佳卡面设计”大奖。

2006年 1 月10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荣获万事达卡授予的"当年发卡记录"、"最佳双币卡发行"和"最佳卡面设计"三项大奖。

2007年

2007年2月1日,交通银行太平洋双币信用卡累计在册卡量成功突破200万张。

2007年2月1日,交通银行香港新世界百货信用卡隆重上市,并于香港新世界百货武汉中心店内举行了盛大的首发仪式。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林财添以及汇丰集团总经理兼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冬胜出席并致辞。以“一场从天而降的时尚新体验”为主题的营销活动也同时展开。

2008年

一月在中国银联主办的“2007年度银行卡同业建设成果奖”颁奖活动中,交通银行公务卡荣获“2007年度银联标准公务卡推广奖”。

1月18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荣获万事达卡国际组织颁发的“2007年最佳发卡奖”、“2007年最佳营销奖”和“2007年联盟事业特殊贡献奖”。

1月31日,《精品购物指南报》授予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最具创新品牌”荣誉。

2月22日,交通银行宣布携手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易初莲花(中国),面向全国正式发行“交通银行太平洋卜蜂莲花信用卡”。

3月底,刘翔VISA卡在册卡突破100万张。刘翔VISA卡成为国内首张在册卡量突破100万张的名人主题信用卡。

5月8日,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首家异地业务处理中心在武汉光谷软件园正式投产。

5月28日,以“定制白金生活”为主题的交通银行太平洋白金信用卡首发仪式在上海举行。该信用卡成为国内第一款倡导“定制”服务的白金卡,填补了信用卡个性化服务的空白。

9月3日,交通银行携手锦江之星共同推出“交通银行锦江之星信用卡”。

11月,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携手宜家家居、家得宝、美颂巴黎三大国际品牌巨头,隆重推出“分期宝”业务。

11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中东、非洲地区产品大奖”隆重揭晓,交通银行太平洋白金信用卡凭借其对中高端信用卡领域的革新及“定制”生活概念的全新演绎,一举摘取颇有分量的“2008最佳白金卡”大奖。

11月18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携手福建金领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交通银行太平洋金领生活信用卡”。

12月11日,由中国广告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优酷网承办的“2008中国网络视频营销盛典”颁奖典礼上,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优酷网在合作开展的“交通银行刘翔VISA信用卡 和你一起 超越自我”大型主题视频征集活动,活动结果各项指标均超出预计,效果良好,荣获“年度品牌合作营销奖”。

12月23日,交通银行携手温州开太百货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交通银行开太百货信用卡”。

12月,交通银行苏宁电器信用卡荣获万事达卡国际组织颁发的“2008客户最满意联名信用卡大奖”。

信用卡行业名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