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哪三个阶段?

如题所述

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管理的对象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加,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互相覆盖的共享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背景下,以文件系统作为数据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为了解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要求,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在文件系统中,文件中的记录内部具有结构,但是记录的结构和记录之间的联系被固化在程序中。数据“整体”结构化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组织或企业)。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由于数据是面向整个系统,是有结构的数据,不仅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这使得数据库系统弹性大,易于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和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人工管理阶段的背景及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的背景: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硬件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而软件方面,没有操作系统,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的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

1、数据不保存(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一般不需要将数据进行长期保存)。

2、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设计,说明和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应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且要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

3、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程序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当多个应用程序涉及某些相同的数据时必须各自定义,无法相互利用,参照,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冗余数据)。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者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作相应的修改,数据完全依赖于应用程序,数据缺乏独立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