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别称雅称详解,小暑节气传统

如题所述

小暑的别称与雅称详解
小暑的别称有“出梅”和“入伏”。这个节气标志着出梅或入伏的开始。在中国南方,小暑时节常伴有梅雨季节的结束,而在北方,则意味着即将进入多雨的季节。此时,气温开始升高,但尚未达到最热。小暑期间,江淮流域的梅雨即将结束,进入盛夏,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和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因此,小暑又有“出梅”或“入伏”的别称。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1. 吃炒面:小暑吃炒面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这个习俗最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盛行。由于小暑节气接近六月六,民间形成了小暑吃炒面的习惯。
2. 进汤饼:进汤饼也是小暑的传统习俗之一。《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其目的是为了辟恶。这表明在魏晋时期,六月伏日进汤饼的习惯已经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
3. 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因此,小暑节气期间,人们会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意在开胃解馋,因为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常比平时消瘦,俗称之“苦夏”。饺子在传统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增加食欲的食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