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为何说李白阿谀奉承也是一流水准?

如题所述

提到李白,率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豪放与放荡不羁,李白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与自信。有着“天子叫来不上船,自称爷是酒中仙”的傲气。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看到李白阿谀奉承唐玄宗的这首诗,感觉有真才实学的人真的厉害,就连拍马屁都拍得这么文艺。

《春日行》的写作背景

当时是唐朝天宝年间,李白应皇帝诏书入长安,担任翰林时所作。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在泛舟游玩白莲池,心情大好,召李白共同游玩。李白当时已经喝醉,在高力士的搀扶之下登上了船,并即兴作诗一首。

李白虽然人喝醉了,但是心里没醉,全诗的主旨在于恭维李隆基的功德,让李隆基听着十分开心,一起来欣赏下:


春日行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

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本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述皇帝美好的宫廷生活,宫廷的高楼都伸到了天庭之中,金龙盘在柱子上,曼妙可人的佳人弹着古筝,奏出天籁之音,进一步衬托唐朝宫廷的雍容华贵,堪比天宫。

宫女、百姓、群臣载歌载舞为皇帝歌颂功德,天子有能力,实施无为而治,天下依旧一片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上天的三十六帝纷纷飘下云端,想接皇帝去天庭喝喝茶,但是皇帝表示,一定要和自己的百姓与群臣在一起,他可不会做出像轩辕皇帝一样丢弃臣民自己独自成仙的事情。

小臣李白由衷的佩服,并且祝愿我皇寿比南山,留下万世芳名。在字面上,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这读起来就一个感觉,就是给皇帝戴高帽,真心还是假意咱不管,但是读起来第一感觉就是咱们皇帝的功德。

但是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天宝年间的唐玄宗与开元年间的唐玄宗根本就不是一个风格的人。开元年间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治理出一个“开元盛世”。当时的李隆基志得意满,他感觉天下之事不过尔尔,他懈怠了,他想要过不一样的日子。也有的多,是由于他的兄弟们相继去世,让他换了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我打了一辈子仗,我就不能享受享受了”?自从改元天宝以后,李隆基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宰相李林甫。

如果这是一个好宰相的话,大唐的江山依旧会发展下去,但是这个李林甫并非一个全心全意为国家办事的人。唐玄宗用人不淑,最终导致了国家奢靡之风盛行,朝堂混乱黑暗,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也有人认为李白是在委婉地向唐玄宗进言,皇帝过着如神仙一般的日子,住着高耸入云的宫殿,但是一些帝王过着这样的好日子还不知道珍惜,仍旧痴心妄想的想要得道成仙。认为自己无为而治,天下就会太平。

最后还是殷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哪怕是三十六帝一起来邀请,希望皇帝也不要学轩辕皇帝一样,自己丢下百姓就去成仙了。要时刻想着自己的百姓与臣民,不要妄想着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用来劝谏唐玄宗要勤于政务,天下之事马虎不得。

但是读到这句“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軿。帝不去,留镐京”这让人率先联想到的就是有点奉承的意思了,如果硬生生解释为暗讽,也说得过去,毕竟李白老先生到底咋想的,咱也没地方考证。

时针说

李白这首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说他表面奉承一番,实际也向唐玄宗劝谏一番,暗讽有一个坏处就是,别人的理解到位才会有作用,如果理解不到位,那这就是一篇活脱脱的奉承诗。

李白既要阿谀奉承,还不忘一诗双关,诗仙真不是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6
因为李白是一位诗人,他十分会文学创作,他为了自己的地位也必须阿谀奉承,只有这样才能走到更高的地位。
第2个回答  2020-12-17
这是因为李白也是一个挺会拍马屁的人,而且他的用语都是很精准的,有水准。
第3个回答  2020-12-17
李白阿谀奉承也是一流水准,他曾经写过一首奉承杨贵妃的诗,写的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第4个回答  2020-12-17
李白的文采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个小诗人,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发展,不得不讨好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