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中标有什么技巧,如何提高中标率

如题所述

4个简单实用的投标中标技巧,帮助招投标人有效提高中标率。

1、项目要合适

首先要在项目信息丰富的第三方招标网站积极寻找招标采购项目,而且要是适合自己的项目:①招标采购单位给咱们的准备时间充足,未挂网的项目更好;②招标采购单位画像显示其无明显的长期的固定合作供应商;③了解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如何,与采购单位历史合作密度怎么样等,建议避开竞争对手强大的项目(上述情报可以通过一些招投标工具获取,如招标雷达)。

2、标书要定制

①符合招标公告规定:严格按照招标文件里面的条款以及资质条件、商务条件和技术参考部分定制标书,并充分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评分标准内容,突出自身企业的产品、技术以及服务等优势,争取拿到更高的评分,同时充分考量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标书设计。②吃透采购单位需求:查一查该采购甲方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比如查看这个采购单位历史采购项目金额分布情况、经常合作的代理机构以及历史合作的供应商等等;然后就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供的多种项目联系人,锁定该项目采购负责人,抢先联系沟通确认采购单位的核心需求,在标书中时刻体现出对采购单位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满足。③差异化竞争切入:标书内容可以考虑和大企业拼服务、拼价格,和小企业比品牌、比品质的方向输出,既考虑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充分斟酌竞争的激烈程度。

3、报价要灵活

①在目前低价中标的主流评标环境下,投标报价是评标的重要指标,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来选择报价策略,对专业要求高的技术密集项目或者自身在各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目,可以采用高价策略;而对一些可变幅度较大的项目上则可以保守定价。②报价是工程投标的核心,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先以低价获得首期工程,而后赢得机会创造第二期工程中的竞争优势,并在以后的实施中赚得利润。③对于一些工程范围不明确,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或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则要在充分估计投标风险的基础上,按多方案报价法处理。即是按原招标文件报一个价,然后再提出,如某某条款做某些变动,报价可降低多少,由此可报出一个较低的价。

4、细节要到位

①平时多关注行业动态、寻找项目时多积攒人脉。②标书排版时,需要注意字体、颜色和图示的使用,以便于更好的展现所述出的亮点。③站在评委的角度考量标书制作,比如一些会引发评委好感的方式:在投标的前序页中加入了评分标准对照索引,让评委快速找到应分内容在投标书中的位置。④讲标时,从招标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利益。⑤在投递标书之前,检查投标书内容是否完整并及时递送图标书。⑥中标后及时总结招标投标工作的经验,认真的研究其特点和规律。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执行任务,保证质量和进度,为下次投标建立良好口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1、看标书时间
如果标书购买时间的周期比较赶,比如:一周以内,需要加班加点赶制才能完成,很可能是已经内定,走流程的,大家谨慎参与。
2、看招标参数和评分标准
招标文件中参数和评分标准才是核心,拿到招标文件之后,首先看标书中对于供应商资质以及产品的参数要求,如果有明显的倾向性,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直接或隐晦的指定特定品牌和厂家,这种大概率是已经有内定对象了。
相反,如果招标文件里面要求的资质、产品参数以及评分标准都很广泛,没有太多的限制。这种即使甲方有意向公司,对结果影响也有限。这类型的标就可以去抢,只要价格、服务、产品有优势,再加上一点运气,中标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3、看招标方以往项目的合作方
通过查看招标方以往项目的合作方,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是否有固定的合作企业。如果以往项目百分之80为同一家供应商中标,那内定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以往招标方项目的中标人并不固定,中标企业比较分散,则可以抢一抢。
4、关注招标公告变更或流标信息

有一些招标项目,可能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投标人数不够3人。招标方会变更招标公告,或者项目直接流标,只能再次招标。这种有流标记录的标,大概率是没有内定对象的,值得抢一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9
一、确保最新最快知道招标信息
何时招标?在哪里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时间作为项目全程掌控的重要环节,除了招标公告预告,在投标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信息追踪,搜集有关招标项目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投标竞争的发展态势、掌握竞争对手和采购人的情况、跟踪项目招标动态,从源头上介入项目的竞争。
同时应积极地与采购人进行技术交流。一方面了解采购人对招标的总体设想、供货范围、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另一方面将自身的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商业信誉加以介绍和宣传
二、研究项目做好标书
供应商应仔细阅读并领会招标文件所有条款,将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重要内容一一列出,尤其是资质条件、商务条件和技术参数部分。
首先要按照要求响应资质条件、商务条件;然后根据产品情况,在技术参数和性能质量方面积极响应招标文件要求;最后要注意密封、签字、盖章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在投标竞争中,供应商要根据项目情况分析比较,采用灵活的策略应对投标,首先,可以在保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货物规格性能。其次,可以适时抛出优惠条件。实践证明,供应商在澄清投标文件时明确优惠条件,是提高中标机会行之有效的手段。再次,可以延长质量保证期,供应商可适当延长质量保证期而不增加费用吸引力增强。最后,可以提供灵活的付款条件,增加供应商的竞争力。
三、报价环节注重报价策略和技巧
投标报价是评标的重要指标,虽然最低投标报价不是中标的惟一依据和砝码,但却是中标的主要条件。在运用不同的报价策略和技巧之前,首先要计算出高中低三套标价。基础标价即中等水平价,是用常规计算方法得出的标价;保本标价即低水平价,为无任何利润的盈亏平衡点报价;最高标价即高水平价,把不可预见费估在最高值上,并加上最满意的利润,从而计算出封顶价。投标人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来选择报价策略。
第3个回答  2021-03-05
如何提高中标率?
你投多少次标能中一次?
这对于投标人来说可能算是一个世纪难题。有的人投两次能中一次,有的人投十次都中不了。
为什么?有的人会说人家早已打好了招呼,做好了关系。
不可否认现实中存在这种现象,但是投标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我们不应只把中标的原因聚焦在这一点上,然后“自暴自弃”。而应从多个方面分析,市场、甲方、对手、专家、报价、策略……,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因为投标不是自嗨,不是随意查个项目然后准备资料做份标书就去投了。这样做大多数是去当炮灰,即使中了也是不知所以碰巧而已,成功率极低。任意一家中大型企业的市场部都绝对不会允许这么做的,他们需要从招标投标各个角度分析这个项目的可行性,计算成本得失,评估拿下概率,内部权衡之后才去行动。
那么如何分析可行性?虽说数据维度、分析模型众多,但归根到底都离不开市场、甲方和竞争对手。
假如一个企业不去了解市场那就是在盲人摸象,这种情况下的投标完全可以说是毫无头绪的“撞标”。这里的市场指的不是泛泛的市场行情,而是精准的市场招投标数据,因为只有数据不会说谎。诸如经常会有客户因为公司的发展需要在别的区域开拓业务,从而需求意向区域的历史招投标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该区域的业务全景。潜在业主、中标金额、竞争程度等一览无余,在这个区域投不投标或是如何更好地投标就有了把握。
同时想投标、想中标,甲方是我们永远绕不过的话题。甲方一年能招多少次标?一般什么时候招标?在哪些省市招标次数多、金额高?有无高峰低谷周期可循?都和哪些代理机构合作过?往期投标企业都有哪些、实力如何?有无固定中标企业?历史中标企业实力、业绩如何?……摸清甲方以及历史招标情况,投与不投自然做到心里有数。当甲方在某一地区的中标企业都是清一色本地企业时,作为一个外地企业你还会去盲目投标踩坑吗?
再者就是分析同行友商,友商既是对手也是商机。友商的客户同样也是你的潜在客户,而且是成熟客户、精准客户。在开拓甲方资源尤其是跨地区开拓时,当地同行的历史投标中标数据就是最有价值的参考之一。寻找资质、中标业绩相似的企业,查看分析他们的历史投标、中标数据。投过哪些标?甲方大都什么情况?中过哪些标?中标价是多少?折扣率几何?……这样在开拓业务时选择哪些甲方、怎么报价、怎么制作标书也就有的放矢了。摸着友商过河,虽然保守但是稳妥。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些招标中标数据太过庞杂,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处理。不要着急,给你推荐一个专业的招投标数据分析平台:元博网-最新招标信息+中标数据分析!让你了解市场、了解甲方、了解对手。不盲目投标,不糊涂中标。做到心里有谱,投标有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