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形成的房屋建筑有什么特色

如题所述

一、北方地区建筑特点
一是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官式宅第建筑,如同宫殿、坛庙、苑囿、陵墓、衙署等官式建筑一样,属于高度程式化的木构架体系建筑,无论在宅第族群的总体布局、院落组织、空间调度,还是在宅屋的造型、配置、方位、间架、尺寸、屋顶、装修以致材质色彩、细部纹饰等等,都经过长期的筛选、陶冶,形成一整套严密的定型程式,表现出高度成熟的官式风范;
  二是广布在北方大地的汉族宅第,尽管各地宅院格局不尽相同,构筑体系、用材做法和宅屋外观呈现种种乡土差别,但在艺术格调上都反映出一种与南方宅第的轻展灵巧截然不同的性格,表现出质朴敦厚的北方风貌。
二、南方建筑特点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一般的民居都是从门口进去,便是一个天井,旁边有一个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个厨房,很大,连餐厅都包括在内了,向左一转,便是一个木楼梯,走上楼去,那里有几间卧室。从楼上可以俯视楼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铺就,那里在夏天时可谓是花团锦簇,到冬天则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式,各家会根据自家的特点来把设计房屋。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有钱人家喜欢住房连着花园,这就是园林,南方园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盘,却能营造出仙境。其中无非是游廊,漏窗,却能营造出对景,借境等名堂。
三、西北地区建筑特点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这类房屋的防雨功能较差.屋顶很平,像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辣椒等,当地叫“仓房”.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一带,气候极端干旱,晴日多,雨日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白天骄阳似火,夜晚寒气袭人.民间房屋的顶部都以泥巴抹成1尺多厚的平台,这样既可减少热量透入室内,又可用来暴晒粮食;房屋四周的泥墙厚度,也在1米以上;房屋地基挖进地下一、二尺,以阻止热气传入室内.另外,宅基四周及庭院里大量种植葡萄和白杨.一是遮荫,也可借此挡住热浪入室降低室温. 
四、青藏地区建筑特点
牧区,以帐篷为主。睡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两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篷正脊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约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
拉萨、日喀则、昌都等城镇和其周围村庄的土、石木结构的民居,俗称"碉楼"。拉萨民居,一般为内院回廊形式,二层或三层,院内有水井,厕所设于院落的一角。城镇周围,多为手工业者、工匠、农民自建的独院平房住宅。山南地区农村民居,由于人们喜爱户外活动,常利用外廊设置开敝式起居空间,颇有特点。许多农村居民建筑,无论是居室、厨房、贮藏、庭院的设计,还是牛棚、猪圈,厕所的布置,功能关系比较合理。有的民居,巧妙地利用山坡地,把建筑下层处理成牲口圈,上层作庭院或起居场所,使得人畜分置,互不干扰,改善了卫生条件。
这些民居建筑的显著特点是:方形居室,功能家俱和低层高。居室大多以2×2米柱网为单元,组合成4×4米的方形平面。建筑层高2.2-2.4米。家俱主要有卡垫床、小方桌、藏柜,具有矮小、拼装、多用的特点。家俱沿墙布置,充分利用室内边角面积,使得活动面积集中,方便使用。
结构系统:多为土木,石木混合结构,土坯墙厚一般40-50厘米,毛石墙厚50-80厘米,冬暖夏凉,适应高原的气候特点。屋面均采用平屋顶,阿嘎土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4
北方地区: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用于保温抗寒;
南方地区: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墙体较薄,通风散热功能良好。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
青藏地区:多为帐房、碉房、干栏式建筑等,墙壁上厚下薄,门窗小,结构稳固;多采用木结构框架;屋顶以平顶居多。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北方地区: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
青藏地区:多为帐房、碉房、干栏式建筑等,墙壁上厚下薄,门窗小,结构稳固;多采用木结构框架;屋顶以平顶居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