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其他人民,是什么成语

如题所述

形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其他人民的成语有很多,比如舍己救人、出生入死、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九死一生、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忿不顾身、徇国忘身、以身报国、万死不辞、万死一生等。

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舍己救人

【解释】: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说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老舍《老张的哲学》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舍己为人

反义词】吃里爬外、爱莫能助、损人利己、自顾不暇

二、出生入死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白话文:“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示例】: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用于赞扬人英勇无畏

【近义词】历尽艰险、杀身致命、奋不顾身、身经百战

【反义词】贪生怕死

三、奋不顾身

【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白话文:“常想奋不顾身以殉国家急需。”

【示例】: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再接再厉、舍生忘死、全然不顾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葸不前、视为畏途

四、舍生忘死

【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自】: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白话文:“你必须要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建立功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贪生怕死、视死如归

【反义词】贪生怕死

五、九死一生

【解释】: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白话文:“这也是我心中的美德啊,虽九死也绝不悔恨停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表示人的经历

【近义词】逃出生天、劫后余生、凶多吉少、南征北战、千钧一发

【反义词】平安无恙、安如泰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舍己救人

百度百科-出生入死

百度百科-奋不顾身

百度百科-舍生忘死

百度百科-奋不顾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7
危及生命。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穷寇勿追】,苟且偷生。同“躬蹈矢石”。 【轻身殉义】:舍弃。 【丹心碧血】。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壮士解腕】。 【粉骨碎身】。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牺牲;顶。 【马革裹尸】。 【可杀不可辱】;取。忠诚不贰:血化为碧玉。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同“马革裹尸”,以解救国家的危难:丹心;矢。 【宁为玉碎。 【舍己成人】。 【取义成仁】,表示血的珍贵,由于,牺牲生命。 【命缘义轻】,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 【成仁取义】。 【蝮蛇螫手。 【甘心情愿】:节操:生命。 【精忠报国】:当。指英勇牺牲在战场: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忠心:杀身以成仁德。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甜,还跟活着一样。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表示不怕死,没有一点勉强:形容为了国家或救人危急而牺牲的人虽然死了。 【舍生取义】;济;饴:马革;生。碧。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节,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甘作任何牺牲,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指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形容不怕牺牲。 【躬冒矢石】。 【粉身难报】,不惜牺牲一切的豪情:缘:舍弃身体。 【士死知己】:马皮。 【捐生殉国】,不怕牺牲自己。赤诚的忠心:为国家竭尽忠诚。 【轻身徇义】,以免不测的牺牲。 【杀身救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指身躯粉碎。指为正义而牺牲;求法。 【丢车保帅】,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功成骨枯】,宝贵的鲜血,不怕牺牲自己。指牺牲生命也难以报答别人的恩情。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肝胆涂地】。 【蹈锋饮血】。 【舍己救人】。也形容竭尽忠诚:以为甘:形容惨死:形容勇敢:捐躯,捐躯杀敌:牺牲自己:手腕被腹蛇咬伤。生命由于崇高的道义而显得轻微,但精神不灭。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指将帅亲临前线。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掩:辱:摩。形容惨死。 【尽忠报国】。同“舍生取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牺牲。形容做人的尊严:因为: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成仁:乘人不备进行袭击:舍身:箭:原指仁爱而有节操:生命,消耗:犹言顶踵捐糜。 【两肋插刀】:身体被粉碎了也难以报答。形容竭尽忠诚。指捐躯:牺牲生命: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形容为着理想。 【杀身报国】;取义,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 【肝心涂地】,便立即截断: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免毒液延及全身,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指捐躯:比喻为了一己私利:舍弃生命,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涂地。同“肝脑涂地”,牺牲一切:寻求佛法;义。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象棋比赛的战术:糜。 【青山处处埋忠骨】,不为瓦全】,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比喻为了道义可以牺牲一切:正义,照顾全局。 【赴死如归】。 【舍身取义】。 【捐躯济难】: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不怕牺牲。 【捐身徇义】,阻挡。 【肝脑涂地】: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舍己: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求取。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比喻牺牲局部:竭尽。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甘之若饴】;殉国: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取。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甘:指头颅;义。 【从容就义】。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舍;正义:红心。指英勇牺牲在战场。亲自阻挡敌人的箭:救助: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犹言肝脑涂地。 【尽节死敌】。 【躬蹈矢石】。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可以牺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 【亲当矢石】。竭尽节义:为国家竭尽忠诚:指将帅亲临前线。立志牺牲而不屈从:侮辱。亦作“杀身救国”。 【善死者不亡】。 【归师勿掩。指粉身碎骨,牺牲一切:舍弃,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牺牲自己利益:通“磨”:尽:捐生,不愿丧失气节。 【仁人志士】。牺牲生命:青绿色的宝石:矢、石,牺牲自己的生命。 【舍身为国】:不避危难:各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自己的身躯:就义,远道求经:两边肋骨插上刀。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安难乐死】。舍弃生命以正义:烂。 【马革盛尸】。 【捐躯殉国】。 【顶踵捐糜】。不惧危难。 【披肝糜胃】,把死视为快乐:安难。 【舍生存义】。 【矢志捐躯】:求取。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心里完全愿意:誓:为正义而死。也形容竭尽忠诚。同“舍生取义”。 【顶踵尽捐】:形容不怕牺牲,不做瓦器而保全。 【舍生取谊】。 【舍身求法】:涂抹在地上;身。 【捐躯摩顶】,成全别人:殉国:宁做玉器被打碎:遮拦。碧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26
奋不顾身、万死不辞、舍己为人、出生入死、舍生忘死。
一、奋不顾身
白话释义: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朝代: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翻译:常思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为了缓解国家的危急。
二、万死不辞
白话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
翻译:我为了见兄长一面即使是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
三、舍己为人
白话释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处:《论语·先进》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意。”
翻译:刚开始没有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意思。
四、出生入死
白话释义: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朝代:春秋
作者:老子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翻译:从出生到死亡。
五、舍生忘死
白话释义:也说舍死忘生。形容不顾个人生命危险。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翻译:你应该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去建立功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3-27
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