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城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延绵逶迤的秦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象征。

关于秦长城,我们知道这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但是,孟姜女她哭的是秦长城吗?事实上,根据历史专家们的研究调查,真正的孟姜女哭长城应该是这样的: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发兵攻打莒国,齐筚先锋杞梁在与莒国交战时战死,齐庄公班师回国路上,在莒城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她吊唁,杞梁妻子得知丈夫已经战死,悲痛交加,拒绝接受在郊外吊唁,齐庄公便到杞梁家设祭吊唁。经过几个朝代的补续和演义,尤其是从唐代开始,孟姜哭夫变成了哭长城,哭齐长城变成了哭秦长城,杞梁也由于口口相传演变成万喜良或是范喜良。这一传说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山东及河北仍是其流传的核心地区。所以由此可知,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

战国时秦国最早修的长城叫“堑洛长城”。公元前五四世纪之交的时候,秦东部黄河、洛河之间的土地屡被魏攻占。为了抵御魏国,公元前408年秦退守洛水西岸,沿河修筑长城,并筑重泉城用来自保。司马迁在《史记》中即有“堑洛,城重泉”的记载。“堑”就是掘的意思,这里所谓的堑洛也就是削掘洛河岸边的山崖以利防守。重泉城故址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南钤铒镇,东距洛河3公里,是屯军的地方。这段长城的修筑方法是筑墙与削掘崖岸相结合,所以史书上称作“堑洛长城”。它是战国时期秦国修筑最早的一段长城,比魏国的河西长城(滨洛长城)早56年。秦堑洛长城的位置走向,根据《水经注》有关记载,并结合’实地考察,已经找到踪迹。这条秦长城的南端起于陕西华阴县东南华山之下的小张村,逶而向东北,经华阴庙东北,跨过沙渠河而至渭河之滨,渭河以北则沿洛河南岸向西,入蒲城境内,再沿洛河西岸向北延伸至白水县黄龙山麓。目前,只有渭河以南华阴县小张村至华阴庙东城子之间保存着低矮的夯土墙可以辨认。

秦国的另一条长城,是秦昭王时期修建的西北边的长城。秦国西北部与义渠为邻。义渠是我国古代西戎族的一支,分布在岐山、梁山、泾水、漆水的北面(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代,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势力极强,自称为王,与秦国经常有纷争,不断的打仗和好,然后又打仗。秦惠文王三年(前335),义渠曾在洛地将秦军打败。为了防备义渠的侵犯,秦惠文王于后元初年(前324)开始在北部边境修筑防御工事——长城。但义渠的侵犯并未因此停止,公元前318年它趁六国联军攻打秦的有利时机,再次进攻秦国并取得了胜利。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前314)虽曾派兵讨伐义渠,但是只夺取了几个城池。一直到了秦昭王在位的时候,才用计谋消灭了义渠,夺取它的领地,并修筑长城用来防御。但是秦昭王修筑这条长城的具体时间,史籍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可是根据《史记·西羌列传》记载,宣太后诱杀义渠王的时间是周赧王四十三年,这一年同时也是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这样类推,秦昭王修长城应该开始于昭王三十五年或后面的一些时间。至于这条长城的具体位置,根据《史记》的记载应当在陇西、北地、上郡等三郡的外围。具体起止地点和走向,是根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等文献记载和专家的考察确定。秦昭王长城西起当今甘肃岷县,沿洮河东岸北行至今临洮县,向东南至渭源境,然后转向东北经通渭、静宁等县进入宁夏南面境内,经过葫芦河、六盘山、伸入固原县境内,再由固原县境折为东北方向,进入甘肃省环县,经过陕西省吴起、靖边、志丹、安塞等县的横山山脉向东北到靖边县天赐湾与安塞县镰刀湾之间分为二支。一支沿大理河与淮宁河之间的分水岭向东至绥德县城西,傍无定河西岸转向北行至榆林县南鱼河镇;另一支转向北,经靖边县东、横山、榆林至神木县入内蒙古自治区南境,直达黄河西岸。

秦昭王时期所建的长城修建时间大致可以说是在战国时期,而到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派遣大将蒙恬向北讨伐匈奴,又从西(今甘肃岷县)向东(辽东)修筑了长达12公里的长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用来防止匈奴再向南进攻,这就是一般人们所说的秦长城。秦始皇所筑万里长城,基本上是燕北长城,赵武灵王所筑赵北长城及秦昭王所筑长城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并将原来燕、赵、秦长城不神连接的空隙之地补筑上城墙,使起临洮至辽东的整个长城防线连贯为一。秦始皇长城大致为:审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临原呻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人海处。它就像一条金腰带由东向西横穿固阳中部(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跨越五个乡镇,这是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一段秦长城。

秦长城的修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理所当然的有它无可取代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它昭示着古时各国家之间的联系与纠葛,纷纷扰扰的战和关系,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剥蚀,长城已成了断垣残基,但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