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语言训练方法

如题所述

一、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对着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二、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么说或回答才好。

三、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四、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五、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六、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伺机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引导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七、鹦鹉式语言如何处理

这时,像广告一样,想矫正他也矫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矫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当时的情境,多制造对他说话的机会。

八、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自闭症儿童虽然表达能力差,但想说话时大人要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大人也要认真的回答。如此,对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他也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手势等方式来回答大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4
1.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缺乏眼光对视

叫其名字好似没听见,无任何反应。我们可以将小孩子放在大人腿上,大人坐在椅子上,使孩子和大人面对面,然后大人可以在自己的面部戴上不同的面具,以引起孩子的注视,开始可以是瞬间的注视,只要孩子去注视你,就给予食物的强化,这样不断刺激,以使孩子注视你的时间从开始的几秒钟渐渐延长至几分钟,增强孩子与你眼光对视的时间,以给接下来的对视交往训练打下基础。

2.铃儿响叮当

可以准备几个彩色的氢气球,在每个气球的下面拴上小铃铛,把其中一个氢气球用彩色丝线系着,拴在孩子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妈妈轻轻碰一下气球,气球就会左右摆动,引起小铃铛叮叮当当地响,彩色气球的视觉刺激和铃铛的听觉刺激都可以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宝宝就会注视气球,并且高兴得手舞足蹈,宝宝的手和脚动一动气球就会随之飘动,引起铃铛叮叮当当地响,清脆悦耳的声音加上彩色飘动的气球,会使宝宝感到新鲜和愉快,不断发出高兴得笑声叫声。

3.训练孩子对声音的分辩能力

首先练习让孩子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当你叫孩子的名字时,要让他有所反应,开始一定是近距离的,而且一定要让孩子能够看到你。如面对面坐着或者面对面站着,叫孩子名字让他回答“哎”,但若他不回答也要让他看你的面部,只要孩子答应了,或看你了,就给他鼓励(给他食物或者亲吻他)。对于不回答的或根本不看的孩子要用两手托起孩子的面颊两侧即能看到你,这样多次重复,每次时间可为几秒钟,渐渐加长至几分钟,并在身体的辅助下,随着多次训练不断强化,可以将距离拉远,如隔一房间或在室外等等,若10次中孩子有8次是有反应的,便渐渐减少强化物的出现,但要在次日或隔2-3天还要再反复练习,直到每次叫他均能看你,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反复的训练已基本达到目的。

4.呼吸练习

首先要训练呼吸器官,在此基础上使孩子能够更好的使用呼吸器官来控制说话时的气息。如我们教孩子吹蜡烛。如点燃一支小红蜡烛,放在孩子面前,开始让孩子去模仿大人吹的动作,将蜡烛适当离孩子近一点,大约20公分左右,当他在使劲吹气时,可能会夹杂一些声带的杂音,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做出夸大的动作,让孩子去模仿,可以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并且使声带振动,发出啊(a)……扑(p)的声音,再将难度加大,距离拉远。训练中,不断辅以强化物及语言提示。既训练了呼吸又可以过渡到简单的发音。(还可以让孩子吹口琴,吹哨子,吹纸片,吹气球和吹热水等等)

5.发音训练

孩子从不开口不发音到开口发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单音,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如给孩子创造一些情景,在游戏中刺激孩子大声地笑或跟孩子玩挠痒痒,逗孩子发出笑声。也可以故意让孩子不高兴或大声地哭,这些都可以增加孩子的胸肌,膈肌及腹肌的运动,有意识地使他呼吸加快,刺激声带振动并让其咳嗽,清喉咙,还可以在大人讲话时,有意识让孩子去摸我们的声带部位,让他去感受我们在发音时的声带振动,并作出一些夸张的动作,大声发音使他能清楚地触摸感受发音时的振动。

6.口,唇,舌,鼻的训练

与孩子面对面坐着或面对面站着,手里可以拿着孩子爱吃的小食品,如棒棒糖,手指饼干或糖葫芦等等,让孩子张大嘴,发“啊”音。练习唇部运动,用手打“哇哇”让其张口,闭口,唇部运动可圆可扁,可大可小,可开可关,用牙齿咬上下唇,呲牙咧嘴噘嘴鼓腮,用手敲打两侧腮部发出扑扑的声音。教给孩子伸舌,缩舌,卷舌,用舌尖去顶上下齿,用力舔左右腮部,去舔鼻尖,还可以将上下左右唇边抹上果汁,吸引孩子用舌尖去舔,将舌尖由平变卷,由卷变平的反复多次练习,发出连续不断的“啦--”的声音。再将嘴捂住让孩子用鼻子呼吸,感觉气流从鼻腔通过是由于鼻子的扇动,锻炼用鼻腔发“嗯”音,模拟发出动物的叫声,如老牛的叫声“----”,还可以将鼻子捏住,让孩子用嘴呼吸,向外吹气,哈气等,这些训练开始每次时间不要过长,要在轻松愉快中,在游戏中,边玩边教边模仿,在玩中教,玩中学,切记不可操之过急,使孩子产生厌倦,逆反情绪,同时还要辅助配合适当的强化物。

7.模仿大人的动作

如张大嘴发“阿---”的声音,让孩子模仿漱口的动作,把水含在嘴里,头上仰,在靠近喉部的地方使水在口腔中转动。给孩子吃一点坚硬耐磨的食物,如牛肉干,红薯干,牛皮糖等等,加强孩子的咀嚼及口腔,颊部的功能运动。

8.模仿各种生活中能听见的声音

如汽车喇叭声,火车鸣笛声,敲鼓声,上课的铃声,下雨的打雷声,刮风声,哭声,笑声或者各种动物的叫声,如乌鸦的叫声,狗猫牛等等的叫声,有条件的时候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声音转录下来,让孩子多听多学多练,促进学会模仿声音的能力。如模仿汽车声—嘀嘀嘀,火车声---呜呜呜,打鼓声---咚咚咚。
第2个回答  2020-09-14
一、亲情接纳,用心沟通。   要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口,首先要让孤独症儿童从心里接受主训教师。为此,训练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喜好,设法与其沟通感情,获得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在以后的训练中,他们才不会产生排斥心理,从而顺利接受训练。例如,对于一名初次来到语训室,面对主训教师大哭大闹的孤独症儿童,教师可以拿他最喜欢的食物与他沟通感情。让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二、游戏训练,互动模仿   对于完全无语言发音的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动作模仿,为发单音作准备。这一阶段的训练表达性语言训练前期,其间,主要通过各种口部动作模仿及呼吸训练游戏来完成。   常用的游戏主要有:   1、口部动作模仿:利用“老虎吃果果”、“小兔打哇哇”、“嘴唇甜不甜”等游戏训练儿童模仿张口、闭口、抿嘴、伸舌、舔唇等动作。   2、呼吸训练类:利用“口吹蜡烛”、“吸管饮水”、“仰卧起坐”、“压腹发声”、“抓痒发声”等游戏增强孤独症儿童的肺部呼吸功能。   三、音乐陶冶,视动结合。   孤独症儿童由于缺乏沟通技能,而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而音乐恰恰能陶冶人的性情,诱发人的动力。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工具,它可以成为孤独症儿童自我表达的媒介,丰富其自我情感,促进其自我成长,从而帮助孤独症儿童宣泄内在的情绪,使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借助音乐,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注重的是主动的体验、参与和表达,而不是被动的聆听。为孩子布置一片蓝天,就要给于孩子引导的脚步。自闭症的困扰让父母叹息,爱的源泉源源不断,唤醒孩子沉睡的大脑,迎接属于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童年,只要爱的持之以恒,选择专业的言语机构,
第3个回答  2020-09-14
自闭症患儿都出现,让很多的父母陷入无限的痛苦当中,其实对于自闭症患儿尽早发现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加强语言的训练,可不断的和这些患儿说话。

(一)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必须假以时日才会慢慢开花结果。

(二)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首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不用着对较大的孩子,特地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三)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幺说或回答才好

(四)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五)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第4个回答  2023-05-19
2-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我们首要分析孩子的语言能力,包括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等语言表达能力,好有句子到段落,故事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有关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训练计划:一是增加理解和表达词汇量的积累;二是提高理解并可表达句子的长度和广度;三是日常情景模拟联系,合适的语境恰当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增强对一个事物或事件的描述和信息概括提取的能力;五是提高孩子完整复述故事的能力;六是提高社交情景中涉及到想法,界限及情感方面的理解力及语言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