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课《什么是周长》教案与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课的新知教学,本科的教学目标是认识周长,属于几何范畴。基于知识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将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和实践理解两部分。下面具体反思一下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先说优点:
1.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几何直观演示,使概念直观生动,强化认知。
在开课出我以树叶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周的长度”这以抽象的概念,并用课件给学生了一个直观明确的认知:周长就是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增强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知。
2.实践理解,梯度深入。
在实践体验环节,描一描平面图形,这里我在活动单上设置了“树叶、圆形、星形”的三个图形,让学生从规则、不规则,曲线、直线不同的层面体验物体的周长。
算一算,量一量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实践。第一层测量计算规则的图形周长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怎么算的?”来明确图形的周长概念;第二层设置了不规则的测量不规则的图形,树叶的周长。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认知进一步的深化。最后是周长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设置了实践测量腰围、头围的合作实践,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明确这里测量的头围和腰围必须是相应位置,水平方向一周的长度,让所学知识生活化。
3.“以学定导,多元互动、 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度高。
在课堂教学上我以 "独学、对学、群学"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自学思考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敢于质疑补充。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践修正,在“自评、对评、师评”的交互式评价激励中不断自我修正提升。
4.运用几何直观演示,有效的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引出数学方法。
在教学中契机对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例如,在实践活动二中,同伴互助测量一片树叶周长时,向学生渗透了数学上的“极限思想”让孩子明白,越精确越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其中一组同学在测量腰围时,竟然撩起了衣服,让同伴贴着自己的皮肤测量,力求精确,这时我又不得不向孩子们说明,生活中裁缝做衣服测量腰围不求精确,只求舒适的尺度。
数学方法的引出也有直观的演示支撑。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同时又引出了“化曲为直”、“分段计量”的测量方法;在练习提升比较“凹”、“凸”两个图形周长中,学生汇报比较方法时时形象的引出了“平移比较法”、“分段比较法”等数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方法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不足:
1.学生在实践活动组织的松散,需要进一步要求。应多培养学生的自觉“收-放”意识。

2.多对学生进行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尤其是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有序的逻辑梳理,让孩子们的表达更有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