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豆没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食?

如题所述

一,耐储存,这是最最最最重要的。

粟这东西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第一主食,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玩意太放的住了,随便举个例子——隋文帝时期攒下的“积粟”,李二凤时代还能吃。

你把土豆放二十年?不放地窖里放在室温下,你放二十天试试,试试?

(放二十天不变软乃至出水、不招虫子、不发芽的,请联系催化剂给你打钱,并且把土豆寄给他,让他痛斥转基因土豆的危害)

大米在宋元以前长期干不过粮,就是因为大米实在不耐储存。理论上大米能存放五年,但一般只要一两年就会变得口感极差,特别是在南方更是如此。

直到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下面这种不是陈米就做不好吃的东西,

大米才终于取而代之了。

二,口感,这是其次重要的。

这种“口感”,包括两方面:

第一,纤维不能太多,否则口感粗糙难以消化;

秦汉时期曾经有个叫黍,想要和粟一争主粮扛把子的地位,

黍粉就吹啊,说黍这东西可厉害啦,什么耐高寒、需水量不大、生长周期短,如何如何,反正就是和现在土豆的粉丝吹土豆的感觉差不多。

结果呢?三下五除二就被粟米干掉了,秦汉基本上只要能种粟的地方就不会种黍。

为什么?口感太差,粗不拉几的。而现在,全中国范围内,基本上只有内蒙南部和山西、河北北部的某些地方,还在种黍子,但也不是做主食,大多数是做甜点吃(还得仰仗豆沙他老人家)。

而后来粟米被大米和小麦替代,为什么?你以为是因为大米长得白么?

第二,食物自身得是无味的,不能有某种明显的口味;

这个东西我不解释,你们回去问下五零后六零后的挨过饿的长辈们,还TM想不想吃红薯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玉米在中国长期举步维艰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甜不丝丝的,天天当主食吃,早就腻了。

三,吃了不能有副作用,

秦汉时期,还有个叫“菽”,也想和粟米干一架,

结果,除了贫穷的韩地(战国七雄的韩国,不是大棒民国)外,别的地方都不吃这玩意,为什么?

吃了以后一串一串地放屁。

括弧,“菽”现在的名字,叫做“大豆”。

至于土豆……放屁都是次级副作用了,龙葵素了解一下。

以上三点(其实四点)是成为一款优质的主粮必要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3
为什么土豆没有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食?主要原因是产量,和土豆退化问题,所谓的土豆退化,指的是你用专门从种源地调来的土豆种薯在第一年种植,可以获得高产量,但如果第二年继续用收获的土豆留种再种植,就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皱缩,产量下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尤为严重,土豆很容易传染各种疾病,1、直接接触(不同株的枝叶相互摩擦);
间接接触(工具、衣物、人的肢体等先接触带毒植株再接触未被感染的植株,或种薯切块时通过刀具传染);
昆虫取食(典型如蚜虫,先在带毒植株上进食,再转移到未被感染的植株上)
三种途径传播(显然这三种途径都极难防范),并且进入薯块内积累起来。而以往土豆种植都是用块茎(即收获的土豆本身)切块做种的,显然,这样将会导致病毒代代相传,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感染越严重,就使得收获的土豆一年比一年小。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土豆没能成为国人的主食了:现状的成因,必须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土豆最早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显然发现不了病毒是导致土豆逐代退化的罪魁祸首,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豆退化导致的产量下降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02-23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于“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尤其是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最为密集,而这些地区在地理纬度和海拔上既不满足抑制土豆退化的条件,在交通落后的古代也不便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调运土豆(不管是当作食物还是种薯)——运输成本高不说,耗时太久半路上土豆就发芽了。换句话说,在现代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和发现病毒是导致土豆退化的根本原因之前,以中国绝大多数人口聚集于中低纬度平原地区的分布特点,根本无法解决土豆退化产量逐年下降不够那么多人吃的问题(所以大家会形成“以土豆为主食的地方都是贫穷落后,人烟稀少的高寒山区”的印象),自然也就无法使土豆成为主食了。
第3个回答  2021-02-23
土豆不能长时间储存。土豆发芽后会产生龙葵素,有害健康。土豆不符合中国人的主食习惯。北方以面食为主的地方,习惯吃面条、馒头、饼,南方以大米为主食的地方。所以土豆没能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食。
第4个回答  2021-02-23

土豆没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食,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地域辽阔,选择的食材丰富,同时加上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气候条件,饮食结构等,所以土豆没有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