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毛的一些书籍!!!!看过的。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就不用提了!!!

如题所述

  三毛作品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不死鸟 明日又天涯 云在青山月在天 归
  梦里梦外 不飞的天使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我的写作生活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在风里飘扬的影子西沙
  童话西沙 两极对话——沈君山和三毛
  稻草人手记
  序言 江洋大盗
  亲爱的婆婆大人 西风不识相
  这样的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 这种家庭生活
  塑料儿童 卖花女
  守望的天使 相思农场
  巨人

  哭泣的骆驼

  尘缘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
  哭泣的骆驼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
  哑奴 三毛一生大事记
  背影
  逃学为读书(代序) 永远的夏娃开场白 拾荒梦 黄昏的故事
  巫人记 饺子大王 赤足天使——鞋子的故事 亲不亲,故乡人
  浪迹天涯话买卖 背影 荒山之夜 克里斯
  离乡回乡 雨禅台北 周末

  闹学记 倾城 送你一匹马 温柔的夜
  撒哈拉的故事 谈心 随想 万水千山走遍
  我的宝贝 雨季不再来

  记得阿拉伯语对“撒哈拉”的解读是“大荒漠”:广阔、孤寂、贫穷与落后。可翻开书籍,品味着三毛的《沙漠中的饭店》《白手起家》《悬壶济世》等18个故事,感受到的并非像阿拉伯语解读的一样,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卷。这一切更让我心驰神往,竟然产生一种踏着三毛足迹重游的强烈冲动。
  浓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细腻而风致的文字里,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爱意在流淌,一种震撼心灵的人性美开始浸润……
  三毛是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贫瘠广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满了无穷的诱惑。她勇敢地抛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大沙漠,迎接她的是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恶劣环境,水源奇缺、物质匮乏。还有那置于大坟场的破旧沙土房: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一个大窟窿……,但是这一切难不倒三毛。她和荷西一头扎进去,甚至将生命中最神圣、最憧憬的婚礼也“搬”到了沙漠。
  在艰难的日子里,她和荷西动手设计房子,买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场拾汽车外胎自做“鸟巢”式的坐垫,巧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积极乐观地一步步建设着充满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说“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
  与此同时,三毛也尽一切可能走进浩瀚的沙漠探寻她真实的面目,她用相机拍下极荒僻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随身带着药箱为贫穷落后的撒哈拉威人义务诊治,并将日用品等送给当地的人们……作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东方女性,她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以中国人特有的广博与侠义的精神传播着现代文明。
  同时,她也以现代文明的角度观看古老文明与沙漠旧俗,并生动地记录着她在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她在《沙漠观浴记》描述了撒哈拉人的肮脏、奇异生活习俗。由于沙漠缺水,她们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闻所未闻,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还用海水灌肠,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与生活方式的落后,也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这样以极大勇气和灵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她犹如开在沙漠里的繁花,到处绽放美丽,将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那份浓浓的爱流淌在沙漠里……
  读《遥远的岛》有感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每一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是梦的季节。小时侯,我们阅读的,是美妙的童话,画的,是无拘无束的想象画,听的,是欢快的儿歌,做的,是无奇不有一心向往的梦。小时侯,在我们的眼里,周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可以画成绿色,狮子,不会吃人……一切都是多么美好啊。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飞逝,我们长高了,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多了,也懂得了不少。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当我们真的涉足期间,却突然大失所望,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人的想象那么美好。我们总会慢慢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是笑着的,不是每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天空,毕竟还是蓝的,狮子,还是会吃人…… 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 的确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毕竟还是小孩,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始终还是会懂的。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梦,也可能像《遥远的岛》这篇文章里的那个小岛一样,只是一片荒野。当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我们也会因此而难过,伤心。“成长的感觉,外人看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自己体会,则有蛹虫化蝶的痛苦和新鸟破壳的挣扎。”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去认识,去面对。 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像我们这种年龄,应该暂时告别童话,多阅读些现实的文学作品。不错,童年的梦,热烈的梦想遇到冰冷的现实,可能会一个个破碎,而我们,正是踩着这些美丽的七彩梦的气泡,一天天成长的。

  三毛三毛流浪流浪////、、、、

  早早的就看过三毛的作品,感觉很鲜明,对生活对事物的描写都很细腻。

  可以看出她作为一个作家,性格的敏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致命的。

  在葡殖民地看到了暴力使她很受震动,她深爱的丈夫荷西死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她对自己孤单在家时的痛苦以及该裙子时的痛快淋漓的描写透露出对生活的不满。

  至于她写信“生命是美丽的”宣布“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力的。”反而是她想到死亡而对自己的阻止,近乎矛盾的话语正是她自杀的有力证据……

  我个人认为她死是一种升华,文学界的损失固然重要。但她再活下去就不是她自己了,为了达到理想她舍弃了生命,对社会的敏感以及不满她离开了我们。

  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逃脱的消极做法,当理想与现实不符,选择的不是逃脱而是为理想放弃一切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