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和智商有关系吗?

如题所述

智商与成绩没有关系,智商只是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智力水平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智商高的孩子,不一定学习成绩好。

智商,也是我们常说的IQ,顾名思义是一种商。我们知道两数相比才有商,智商就是拿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与同年龄的标准智力测验成绩相比而得。所以,智商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值。

95%的人的智力水平都在85-115之间,这是正常的智力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孩子的智力表现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他们的智商并不见得有多高,但却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企业家马云,当初高考只是考入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被学校当作“低能儿”劝退……

如果给这些人做一套韦氏量表,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特别有趣:

1、如果分数比较高,结论就是:你看,高智商的人也不一定能考入好大学,甚至有的连正常的小学都没法上。

2、如果分数比较低,结论可以是:智商低怎么啦?一样可以有出息!

无论如何,人都是需要励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0
据相关统计表明:小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6~0.7;中学阶段,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降为0.5。也就是说,在小学,孩子成绩拔尖可能是靠智商,而初中、高中的学霸之所以霸,如果硬要说与智商有关的话,也仅仅只有5%的关系,因此智商会影响一点成绩,但绝对不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1、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的关系
首先要学习的是关于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接下来就是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感到有兴趣的事物。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从想认识这一切开始,只要父母留意孩子对这一切感到新奇、有趣,察觉到孩子这种想学习一切的自然倾向,响应他们的喜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地发展起来。
2、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的关系
学习习惯,就是表现在学习方面的重复性的,经常为无意识的日常学习行为规律。例如,在学习语文时,总是喜欢放一本字典或词典在案头,以备不时查用,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为学霸,掌握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3、学习成绩与成就感的关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心智、潜力等是不同的,有的数学好;有的英语好;有的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在其它方面却有过人之处。因此,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最好的观众,为孩子鼓掌喝彩,发现孩子真正擅长的,认可孩子、鼓励孩子,只有你看见了孩子的努力,孩子才会加倍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有句话被人砍掉了后半部分: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

它的后半句是:但是那1%的灵感比汗水更重要

也就是说,精华就是百分之一,而汗水让精华变得更加精致。

但是前提是,你要拥有精华!

智商和成绩的关系也差不多,智商高的话,优势很强,智商高意味着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完美和更高的效率,用天生的敏捷在第一时间把工作做到最好,而努力大部分是在做铺垫。你想想,机械化生产和手工生产的效率比得起吗?有些人可以用智商一飞冲天,有些人拼死努力也只是原地踏步,很残酷吧?这就是现实啊!
我读书读到高三才发现原来天生的优势是多么大!我见过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用大部分时间学习某一学科但是死都学不会,一错再错,这很可能就是智商有些跟不上了。
当然我不是在说努力没用,努力真的有用!当一种行为反复无常形成了习惯之后你就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大了。你学习用筷子和说母语的时候就是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练得如此成熟的。勤能补拙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成为信仰。学习不是练习使用筷子那么单纯,学习时一旦养成了错误的学习方法,“勤能补拙”这个成语会毁了你的前程。

结论就是:在特定时期之内和同等条件之下,成绩和智商成正比,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所以你的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光是说是或否是偏执而不准确的。

说点题外话:
老师们对大多数人强调说要勤奋,是在承认了智商基本同等的情况下才说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努力,你肯定坏不到哪去。当然,智商要是不高你也好不到哪去。所以,拼一下吧!总没有坏处的。
父母常对你说:”你勤快就好了“的理由同上。

学习有方法,什么脑子就用什么学习方法,看你是什么思维,惯用什么脑了。左脑逻辑强,适合条理性和严谨性强的学科学习,右脑记忆和图像生成发达,主要用来攻克以记忆和想象为主的学科。

中国现在所谓的学习,就是学考试,出社会去,学习的定义会变得更宽泛,包括技能社交等等,但学校只有考试和课本。所以,在中国成绩不好不代表未来一片黑暗,成绩好也不代表以后风光无限,高考状元都找不到工作呢。看你有没有那种敢拼的勇气和良好的人脉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18
说实话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关系小也是不可能的,中高考比的是排名,在大多数人都差不多的智商上再高上一些,学习就相对轻松了,相反如果智商低于平均线,那么学起来真的是累成狗了,虽说无论智商高低,只要努力都可以提分,但是智商低的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学习效果是乘方提升的,即使智商差距很小,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前提下,智商低的人与智商高的人花费相同的时间学习,那么智商较高者会学得更快,而智商低的人需要更多时间参透知识点,所以相对较慢,偏偏中高考都是学三年就考,那这差距该怎么弥补?你说我可以更努力地学习,比其他人都努力,不就赶上他们了吗?对!确实可以,但你会很辛苦,而且意志要比别人更坚定,一个智商高的人,课本上的只是对于他来说相对简单,所以学起来不会觉得太艰难,而一个智商不高的人会学得更辛苦,在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后别人却花费更少的时间考得和你差不多或者高过你,心里便毫无满足感,这种努力也很容易被挫败感粉碎,就像一个闭环,好像智商比别人低就很难有好成绩,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你不可能在清华找到一个智商低于平均线的人,因为智商偏低的人在如此苛刻的考验下已全部被淘汰。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下,要考得好成绩,撇开运气成分不谈,努力和智商都要优胜过别人。但我智商一般,又想有好成绩怎么办?除了努力学习,还有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智商,因为努力就像货币,你随时能赚得,但是越放越不值钱,智商就像理财产品,越放越值钱,虽说智商相对固定,但是研究表明一些练习可以提升各方面认知能力,通过这些训练,在学习上的帮助是学习变得相对轻松,学得更快,成绩自然跟着往上涨了,比如{未来之光}
第4个回答  2014-02-13
有一定关系,智商高的人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一些,接受新事物也比较快。但是勤能补拙,再聪明的人如果不努力也只是浪费他们的才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