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大核心变化

如题所述

 1.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一次的课标修订,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

文化自信等方面。这些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

2.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
在目标的定位上,2022年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版课标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覆盖了五个方面。

其中第一条目标是关于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后边的8条目标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相关要求,这样从总目标构建了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1)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四个方面当中的核心内容。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
在这里要关注三组名词。
第一组是语感和经验,学生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语文学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语感,在语感丰富,语感逐渐敏感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语言经验变得丰富,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品质。
第二组名词是意识和能力,发展这样的一种语感,发展这样的一种经验,需要学生有自觉的意识,有自觉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是内涵和情感,要感受的是语言文字的内涵,培养的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三组就可以视为我们理解语言运用的三个重要的方面。
(3)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们更关注思维能力的若干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这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当中会关注到语言的思维表现,语言里边的思维逻辑,通过思维和语言的互动关系,应该说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是共生共长的。
(4)义务教育语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之四——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绪,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求培养的核心素养跟普通高中提出来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所区别。

对比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们能够看到在义务教育阶段,期待培养的核心素养相对宽一些,涵盖的内容广一些,更强调学生的一种行为表现。

而在普通高中阶段,我们关注的内容更为专一些,更强调学科内在的逻辑规律,强调学生学科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为下一阶段的深造奠定基础。


所以对比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素养型课程目标,我们能看到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