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感德镇潘田村吴姓来源

如题所述

安溪县感德镇潘田村吴姓来源于在吴氏播迁史上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季札。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就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其三兄临终前要再传位给他,仍然不受。后来其侄子吴光篡位欲还政于他,他又坚决拒绝,史称三逊王位。因其封邑为延陵,被称为延陵季子,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季札的后代在大江南北许多地方发展成为望族,并以延陵为郡望。历史上,吴氏最早以渤海为郡望,后来又有延陵、濮阳、陈留、吴兴、汝南、长沙、武昌等。福建吴氏大部分以延陵为郡望。据《史记·周本纪》及《吴泰伯世家》记载,陕西岐山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以才能过人受古公亶父的赏识和宠爱,古公亶父有志翦商,意欲让季历继承王位,以便将来再传位给姬昌。故言: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由于当时的王位承袭贯例是由长及幼,泰伯、仲雍为遂父愿便放弃王位继承权,主动避让,托辞采药,先避居于陕西宝鸡吴山,奔父丧后为再避王位,又远奔江南荆蛮之地,建都梅里,教民耕织,自号勾吴,并最后传言季历称:他们已断发文身,不能再继承西岐王位。泰伯、仲雍三让王位并南奔荆蛮,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使人烟稀少的江南地区开发成人齿日繁的富庶之地,为灿烂的江南文明和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地土著便拥立泰伯为领袖。孔子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在《史记·世家》中将泰伯世家列为世家第一。泰伯死后由仲雍继位,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尊泰伯为开姓始祖,尊仲雍为传代始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