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如题所述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例如,我班周燕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她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有了一点提高,课堂上有时也能大胆的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例如,我班周燕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但内心还是想把学习搞好。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帮助,她的努力,她的学习成绩有了一点提高,课堂上有时也能大胆的发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能主动地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数学,会学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使班上的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通教师的不断帮助,学困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2-05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 王桂韫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教学中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我的体会是: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学困生,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创设相互尊重、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想到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让他们真正学有所获。
一、关注小组合作探究,要给学困生发言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首先,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小组成员,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性格与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力求均衡和谐。
其次,组内成员职责分工既要明确,又要相互转换,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
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学困生,听听他们的想法,往往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数学知识的一名搬运工,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一名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产生过程的探寻者、讨论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给学生多创设活泼有趣、在课堂上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探讨、探寻、讨论的自主活动课,加强数学直观性的教学。多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数学课,帮助学生学习。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来消除学困生的焦虑,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树立他们学习上的信心,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都给学困生一定的优惠,让他们有机会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迎头赶上的学习信心。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学中可以看到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所以课堂发言经常答错问题,这时,教师若再用严词厉色或尖酸刻薄的语言去批评学生,那么,就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感情,学习上也会越来越没有信心。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以理解他们、鼓励他们的态度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布置作业,对学困生应降低难度
新教材中设计的练习题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很有层次性的, 既有基础练习,也有能力训练和拓展深化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不可一视同仁。试想想:作为学困生连完成基础练习都还比较吃力,哪有能力进行拓展深化?多年的事实证明,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全班布置同样的作业,那些学困生别说到下课,就是到放学时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负责任的教师们只好给他们讲解一遍又一遍,可他们还是听不懂,到最后只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勉强“听写”完成这些的作业。这样做有用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害怕做作业,依赖思想也越来越来严重,布置作业不独立思考,抓紧完成,等待教师来个别辅导,根本不利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达不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从书中选一些或自己设计一些简单习题让他们做,他们做起来比较轻松,完成速度和质量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就会逐步培养起来,然后再根据他们的进步和能力,适当增加一些难度,慢慢地这些学困生就会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评价检测,要让学困生有成就感
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和学校还是用一张试卷来检测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就明显地拉开距离,考试结果使那些学困生感到羞愧、害怕。我认为,我们老师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护他们,减少考试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有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隐私权,不能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宜张扬地把好差成绩放在一起对比,多些个别心理沟通,少些集体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给不满意自己成绩的学困生在评讲试卷后再次检测的机会,只要通过评讲他们有提高也应该给予鼓励。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统一的试卷变得多样化。比如将试卷中难度较大的试题删掉,再让学困生做,或者将试卷设计为A、B、C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最后、教师要艺术地评价考试结果,从一刀切的僵化局面中走出来,重视学生评价中的个性反应,以激励评价为主,鼓励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提出缺点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对于那些学困生虽然他们卷面成绩不理想,但只要平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习自觉性强、学习习惯好,在不断进步,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成绩。
第3个回答  2015-10-13
对困的学生提简单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