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铁牛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设立浮桥的原因和为什么要选择铁牛来作为桥墩,永济,也就是蒲州在当时的唐朝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三年( 725),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

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

1998年8月由永济市博物馆在蒲津渡遗址上发掘出的。出土铁牛有四尊、铁人四个、两座铁山、一组七星铁柱和三个土石夯堆。

黄河铁牛的出土,是建国以来我国首次发现黄河古渡口遗址,四尊铁牛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扩展资料

蒲津渡遗址,是中国第一次发掘出土的大型渡口遗址,这里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尤以唐开元年间倾全国之力改建蒲津浮桥,在这里铸造的维桥大铁牛、铁人、铁山、铁柱等的铁器群弥足珍贵。

黄河大铁牛年代之久(迄今1300年)、体型之大(每头牛长3.3米,高1.7米)、份量之重(最重的牛47吨)、工艺之精、造型之好堪称中华瑰宝,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史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1999年9月,国家投资1000余万元,由山西省考古所实施了“铁牛顶升保护方案”,将铁牛垂直顶升12.2米。2007年永济市成立了永济黄河大铁牛旅游有限公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2008年运城市开发建筑有限公司投资,在景区开挖了人工湖,铺浮桥、造假山、凿木船、建两关(蒲津关、大庆关)等,再现了盛唐蒲津大浮桥的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大铁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6
1989年7月,在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一带的黄河滩涂上,出土了四头总重量达230吨的唐朝大铁牛以及附属铁器群,它们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规模的古代铁器群。它们的铸造工艺也十分精美。然而它们是古人的艺术雕塑品吗?它们有没有某种实用价值呢?考古人员先后两次对它们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工作,从它们的结构、姿态、使用痕迹等方面,以及史书中的相关记载,断定它们是黄河上一座大型浮桥——蒲津桥的一部分,从而证实了黄河上确实存在过一座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存在时间漫长的黄河第一桥。
山西永济市有一座古寺庙普救寺,《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然而这段浪漫传奇为什么以普救寺为背景呢?因为普救寺附近的蒲津桥是连接长安和河东的必经之路,张生和莺莺正好在这里狭路相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秦国为了进取河东就在蒲州一带修建了蒲津桥。以后的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终于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一座更牢固、更宏伟的蒲津浮桥呼之欲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强盛而繁华的朝代,唐玄宗在位的盛唐时期则是这一朝代的巅峰。蒲津桥是从首都长安通往黄河以东的交通枢纽,河东的盐、铁等等又是长安不可或缺的物资,蒲津桥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起来,连蒲州城也跟着沾了光,成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于是唐玄宗下令把竹索浮桥改建成铁索浮桥。蒲津桥的用铁总量占当时全国年产量的近五分之四,可见改建蒲津桥工程是当时全国的重点工程。但铁索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庞大而沉重的铁牛又是如何铸造呢? (见CCTV)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来比喻世道变迁、盛衰无常。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它似乎就是对蒲津桥命运的预言。随着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东移,国都一直在东部的开封、杭州、南京、北京等地游动,长安城则逐渐衰落。失去了交通要道的地位,使蒲津桥终于从冷清走向衰亡。唐宋以后,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乱砍滥伐,洪水泛滥,河道忽东忽西,蒲津桥多次被淹到大水中,于是有人认为黄河泛滥才是蒲津桥消失的真正原因。
为了让蒲津桥遗址重见天日,山西永济市原博物馆馆长樊旺林历经一年多的勘探和走访老人、查阅史书,终于在蒲州古城西门外偏北的地方找到了铁牛的踪迹。随着铁牛等大型铁器群的出土,一座宏伟的古代浮桥似乎真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但又引发出一系列新的未解之谜。最令人关注的谜团就是唐朝的铁牛为什么会跑到宋代地层上?依靠当时的条件,重达六十吨左右的蒲津桥铁牛是难以移动的,有人以次认为出土的铁牛不是唐代遗物。为了确定铁牛的确切铸造年代,考古人员通过流印试验终于证明出土的大型铁器群都铸造于唐代。然而还有黄河西岸的四头铁牛呢,它们又沉没在什么地方呢?读不完的蒲津桥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虽说蒲津桥是一座古代桥梁,但在今天它仍然不失辉煌的气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2

蒲津渡遗址出土的四尊铁牛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最久、重量最重、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相传,公元72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对蒲津桥进行加固修建。两岸各铸造四尊铁牛,旁边还有铸有铁人和铁山,前后36根铁柱,用来维系河桥。到了20世纪40年代,人们下水偶尔还能摸到铁牛的牛角,来往船只时常会被刮伤船底。

第3个回答  2007-01-21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 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