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制对大学生成长有哪些利弊?

如题所述

如今,各大高校都意识到了以往大学“难进易出”的弊端,开始吸取经验教训,实习加压制,绩点制便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高校普遍采用绩点排名作为评奖评优以及保研的资格认定标准,于是,大学生们便开始了近乎癫狂的刷绩点,攒学分。诚然,这种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大学生高效利用时间,专心研究学习,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内卷甚至内耗的怪圈。

所以,我认为高校奉行“绩点为王”对学生成长弊大于利。原因有如下三点:

首先,“绩点为王”会使大学里各种活动的意义大打折扣,只沦为赚取学分的工具。在大学很多活动都会有学分奖励,这本是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手段,但随着绩点的权重越来越大,这种方式早已被异化,导致很多大学生每收到活动推送消息,都会先问一句“有没有学分?”没有学分的一律不参与,有学分的也只是走个过场,搞搞形式主义,以混到学分为终极目标,全然忽视了这些活动在自己能力提升上的重要意义。

其次,“绩点为王”会使大学生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造成“唯分数论”的现状。在大学里会看到很多人为了争取保研或者申请奖学金而拼命学习,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绞尽脑汁地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为了拿高分刷大量的题目,熬夜复习,甚至作弊。一些本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却在绩点制的威逼之下,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潮。但我认为仅凭一纸卷面,还远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优秀。考试本来就具有偶然性,低分的未必就能力很差。

最后,“绩点为王”会压榨大学生的时间,无法实现全面发展。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它鼓励多元化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然而在绩点制的施行之下,大学生们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卷学分和绩点了,他们没有时间去专门学习一些技能,比如跳舞,拍vlog等。各种讲座或会议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周末也不再是休息的时间,而变成了赶ddl的大型现场。所以他们总感觉自己很忙,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于是现在焦虑越来越严重,却找不到缓解的根源。

总而言之,我们只能说对于绩点制表示理解,因为这是在既有现实条件下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点,并且亟待优化和改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