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的什么做法是溺爱孩子的表现?

如题所述

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
现在,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家长分不清教育爱和溺爱的界线,掌握不了方法和分寸。现列几种普遍存在的溺爱表现,让父母和爷爷奶奶们对照一下,以便具体地防止和纠正溺爱。
第一种溺爱表现是给孩子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好吃的食品归他一人享用;家人可以不过生日,可他的生日却大操大办;还有,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等。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应当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要教育孩子照顾尊敬老人,鼓励孩子“克已利人”,“爱人为乐”。
第二种溺爱表现是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生活懒散
家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等。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规律生活。具体做到:培养孩子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恰到好处地看电视、上网和按时睡眠的习惯。

第四种溺爱表现是不让孩子劳动
在谈到孩子劳动问题时,有的家长竟说:““叫他做事还不值麻烦钱呢,还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上小学、甚至读中学的孩子还不做一点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
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就是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后家长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并常与孩子一起快乐做事。

第五种溺爱表现是一切包办代替
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极的事。让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学习用品。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六种溺爱表现是袒护孩子

有时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有时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出来说话:“你们不要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就象贾政、贾母管宝玉一样。其结果不仅孩子的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只有一家人统一认识和方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当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家中成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1
袒护孩子

  有非常多的爸爸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做的都是对的,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觉得肯定是别的孩子做错了,然后去责备别人的孩子,这样往往就会忽视掉自己孩子犯的错误。也有很多时候家庭成员教训孩子时,另一方就会袒护孩子说:“孩子现在年纪还小呢!还不懂事,孩子大了就会懂事情了。”非常多的爸爸妈妈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为孩子的错误找合适的理由,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孩子犯错时肆无忌惮。这种袒护孩子的行为是溺爱的典型方式,往往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

  非常多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家简直就是“老板的范”。小宝宝总是让爸爸妈妈还有家里人喂饭,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追在孩子的后面,然后引诱着孩子能够多吃几口饭菜;宝宝也不会自己穿衣,他们要是想起床了总是会呼喊着爸爸妈妈:“妈妈给我穿衣服。”孩子连自己的琐事都做不了,对于家里面的家务活更是一点都不懂了。爸爸妈妈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就不会为他人着想,往往心里面就只有自己了。以后孩子长大了也会没有一点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溺爱孩子的方式会毁了孩子的前程,爸爸妈妈千万要注意啊。

  只要是孩子的要求都答应

  爸爸妈妈溺爱孩子的一个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当孩子看见好的玩具时,只要动动嘴说:“我要。”爸爸妈妈就一定会给孩子买;当孩子看见好看的衣服,爸爸妈妈看着孩子穿的好看的话就会同意买。这种有求必应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老大,造成孩子没有任何理财观念,同时受挫感也不强。爱孩子其实是好事,可是缺少原则的溺爱孩子,只会毁了我们的孩子。

  甜腻称呼孩子

  非常多的爸爸妈妈在称呼上就显露出了自己对孩子的溺爱。有的爸爸妈妈称呼孩子为:“我的心肝肉。”有的叫:“我的祖宗。”爸爸妈妈的这种称呼,其实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大的,然后看到别人就会缺少礼貌,他们就算看到认识的人也不会叫人。称呼虽然是小事,但是不当的称呼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规矩。爸爸妈妈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称呼。
第2个回答  2023-02-11
爸爸妈妈溺爱孩子的4种典型方式
1.袒护孩子
有非常多的爸爸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做的都是对的,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觉得肯定是别的孩子做错了,然后去责备别人的孩子,这样往往就会忽视掉自己孩子犯的错误。也有很多时候家庭成员教训孩子时,另一方就会袒护孩子说:“孩子现在年纪还小呢!还不懂事,孩子大了就会懂事情了。”非常多的爸爸妈妈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为孩子的错误找合适的理由,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孩子犯错时肆无忌惮。这种袒护孩子的行为是溺爱的典型方式,往往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2.不让孩子做任何事
非常多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在家简直就是“老板的范”。小宝宝总是让爸爸妈妈还有家里人喂饭,都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追在孩子的后面,然后引诱着孩子能够多吃几口饭菜;宝宝也不会自己穿衣,他们要是想起床了总是会呼喊着爸爸妈妈:“妈妈给我穿衣服。”孩子连自己的琐事都做不了,对于家里面的家务活更是一点都不懂了。爸爸妈妈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就不会为他人着想,往往心里面就只有自己了。以后孩子长大了也会没有一点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溺爱孩子的方式会毁了孩子的前程,爸爸妈妈千万要注意啊
3.只要孩子的要求都答应
爸爸妈妈溺爱孩子的一个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当孩子看见好的玩具时,只要动动嘴说:“我要。”爸爸妈妈就一定会给孩子买;当孩子看见好看的衣服,爸爸妈妈看着孩子穿的好看的话就会同意买。这种有求必应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老大,造成孩子没有任何理财观念,同时受挫感也不强。爱孩子其实是好事,可是缺少原则的溺爱孩子,只会毁了我们的孩子。
4.甜腻称呼孩子
非常多的爸爸妈妈在称呼上就显露出了自己对孩子的溺爱。有的爸爸妈妈称呼孩子为:“我的心肝肉。”有的叫:“我的祖宗。”爸爸妈妈的这种称呼,其实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大的,然后看到别人就会缺少礼貌,他们就算看到认识的人也不会叫人。称呼虽然是小事,但是不当的称呼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规矩。爸爸妈妈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称呼
第3个回答  2023-02-11
父母溺爱孩子的5种表现

溺爱是一副枷锁,但很多家长却不知道,哪种情况才算溺爱。为此,教育专家总结出了家长溺爱孩子的几种表现,供家长们对照自查。

1、给孩子特殊待遇,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有些家庭条件不太好,但父母特别溺爱孩子,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父母煮一点白面条吃,或者是白米饭就点咸菜。但是会给孩子专门做,鸡鸭鱼肉样样不少,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给孩子,轻易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认为自己在家里就应该被特殊对待,父母辛苦受罪是应该的。不仅自私,还会养成懒惰的性格,不愿付出劳动,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2、过分重视孩子,替孩子包办一切事物
有些家庭,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六个人一起照顾一个孩子。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以为生活的焦点就是自己,自己高兴全家人才能高兴,自己伤心全家人必须跟着伤心。

因为家里人多,根本就没有孩子要做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家长代替。把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导致孩子骄傲蛮横,不懂感恩的性格。

3、永远都在袒护孩子
允许孩子吃饭撒的到处都是,允许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孩子犯错了不舍得管教,总是在帮孩子找借口,袒护孩子的一切错误行为。时间久了,孩子分不清是非善恶,没有正确的三观,变成了十足的熊孩子。终究有一天,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无知,受到社会的严惩。

4、跟孩子做交易
孩子不想吃饭,妈妈就说“吃完饭给你买雪糕”,孩子不想写作业,妈妈就说“写完作业带你去公园”,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妈妈就说“安静下来,等会儿给你买玩具”……
总是用一些小利益,去换取孩子所谓的“听话”,以为这样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对妈妈给出的利益要求,会越来越高,甚至超出你的经济能力。到时候,你若是不能满足,孩子就会叛逆,就会刺向你的软肋。

5、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孩子不小心摔倒,本来没什么大事,父母却惊慌失措,担心的不得了。孩子只要一哭闹,父母就马上迁就,完全服从孩子的要求。反正,就是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总是心疼孩子,替孩子打包不平。
这样一来,孩子就养成了懦弱的性格,无法承受任何挫折,稍微遇到点压力就会退缩。

爱孩子没有错,但一定要学会正确的爱,错误的溺爱,只会把孩子推向深渊。
第4个回答  2023-02-11
1. 不分场合过分关注孩子的每一件小事;
2. 不让孩子独立思考,经常替孩子做决定;
3. 不让孩子承担任何责任,只要孩子想做就允许;
4. 不让孩子遭受任何挫折,给予过多的物质奖励;
5. 过分溺爱孩子,不给予任何惩罚;
6. 陪伴孩子时间过长,不给予孩子独立空间;
7. 不让孩子受到任何挑战,不给予任何机会;
8. 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以约束,容忍孩子的一切行为;
9. 对孩子的表现过分夸赞,不给予客观的评价;
10.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加以引导,只是抱怨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