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土壤可能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土壤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首先,方法论上,将更加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并引入生态学视角;其次,研究内容将强调土壤学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融合;进一步,研究方法将朝着指标化和数值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土壤制图和理化分析将追求更简便、快速且精确的技术。
随着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日益显著。社会和生产的进步对土壤地理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为了把握研究方向并推动学科进步,必须深入理解土壤圈的概念,并围绕土壤圈的结构演化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这包括研究土壤结构模式、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营养元素循环、能量转换规律、土壤圈与地球其他圈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的土壤演化模式和规律。
国际土壤科学的研究正从静态的成土因子描述转向热力学研究土壤中物质的动态运动。通过长期的动态观察,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水能和热能的运输与土壤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各种典型的土壤发生模式。数学方法和“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的鉴定法被用于将土壤分类从定性转向定量和指标化,同时,土壤发生分类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也得到了重视。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研究应在深入理解不同地区土壤动态特性和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依据的土壤分类数量指标,逐步完善中国的土壤系统分类制。同时,还需建立全面的土壤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
回顾历史,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的观点,并将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联系起来。他的继承者们,如B.P.威廉斯,进一步发展了土壤生物发生学派,强调了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西欧,李比希和法鲁等学者建立了土壤研究的方法,如土壤分类体系和微形态学分析,这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仍有影响。
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古代文献中关于土壤的知识十分丰富。《尚书·禹贡篇》和《管子·地员篇》等古籍对土壤的分类和性质有详尽的描述。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受到欧美土壤学派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土壤地理学取得了显著进步,围绕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量的土壤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并引入了遥感航空制图技术等先进手段。在土壤发生与环境生态方面,中国学者重点研究了红壤、黑土、盐渍土、水稻土和山地土壤的发生分类,并开展了定量土壤分类研究。此外,在土壤本底、容量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物理学等新兴科学的发展,土壤测试技术和土壤信息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