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青口什么梗

如题所述

1. 文言文《五泄二》怎么翻译 【翻译】 五泄的水和石头都非常奇特,与五泄分别三日,梦中彷佛还听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是遗憾没有李白的诗歌、苏轼的文章,描写五泄瀑布的高雅古朴,喷涌而出的样子,缺少了典籍范文。石壁青色、陡峭,像是绿色的荷花,高一百多仞,四周像城墙,石头的颜色像是用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面突兀耸立,上面没有一点泥土。凌空的瀑布从岩石的顶部悬挂下来,像奔跑的雷声,站立的海浪,数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瀑布的声音,瀑布之大,像十围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于是想起《会稽赋》中所写的:“五泄与雁荡山竞相争奇”,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当又是如何呢? 【袁宏道《五泄》鉴赏】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由声及景、由远及近地描写了第五泄的奇异景致,明快生动,形神兼备。 归来后因所见奇异,所思亦虚幻怪诞,乃至赋诗不知作何等.语;时届夜分,床几之间仍觉魈虎呼号;相互审视,则皆似鬼怪。这种真切、独特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景致的奇异、变幻,为第五泄加上了浓浓的一笔神奇,也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人,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满井游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参考资料 360搜索: 2. 文言文翻译:观第五泄记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⑧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⑦掣折:转折。⑧欹(q ī):斜靠。 ⑨纬:编织物的横线。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 ⑿谛观:仔细看。 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振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3. 文言文翻译:观第五泄记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 走了几步之后听到打雷的声音,很害怕。山里的僧人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于是快速地走去,透过石头的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是青色的,非常陡峭如同刀削,没有四指并拢的宽度,三面石头都像外城一样高。 瀑布从青色壁间落下,震撼山谷,就像雪花一样往下落,突起的岩石横着拦截瀑布,激起的水花像彩虹一样,拍到岸边的浪花忽然卷起来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非常雄壮,是山中之行最为壮观的景色。游人们或坐或斜靠着岩石向下望去,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看上去就像披着丝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不想回去。 傍晚的时候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非常奇特,想起又觉得变幻莫测,恍惚就像牛鬼蛇神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中的鬼怪声听起来像老虎的声音一样,如同在床边。大家仔细地相互看着对方,所有的眉毛头发,全都竖立起来,就好像鬼一样。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小题 试题分析:小题1:“澈”是通假字,是动词。 “犬牙”是活用词,应译为“像狗牙那样”。“观”此处为名词,应译作“景象”。 小题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其中的“凄、寒”都是使动用法的词,“悄怆幽邃”应两字一译,译为“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小题3:审题后在原文中找出这样的一个“字”。 【甲】文一段和二段都体现了“清”的特点,可提取“水尤清冽”中的“清”作答。根据【乙】段文字的内容,可提取“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这一总结句中的“奇”来作答。 小题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是《小石潭记》中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可知,他的情感是孤凄悲凉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文中所写景物的物点,可知,表达的是作者对美景奇景的喜爱、赞赏之情。 5. 文言文解释 用我仅存的一点语文知识和记忆力,帮你把他们解决掉。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出自《爱莲说》周敦颐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出自《劝学》荀子 利用船只外出的人,(也许)并不会游泳,但可以横渡江河。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前辈道德、声望高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出自《过秦论》贾谊 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和一个箭头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 ⑤追亡逐匕,伏尸百万——《过秦论》贾谊 追赶逃兵败将,倒下的尸体上百万。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过秦论》贾谊 倘使让山东六国与陈涉比量一下长短,比比大小。 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王羲之 引来清流做成漂流酒杯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之旁 ⑧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我)端起酒壶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木露出笑颜。 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姑且顺应自然的造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这样)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⑩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使我听到的人 ⑾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 6. 观第五泄记阅读答案 原文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13),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 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 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 圈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 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转折。 ⑧欹(q ī):斜靠。⑨纬:编织物的横线。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 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谛观:仔细看。 (13)掉:摇动(14)掉:摇动(15)罅:裂缝 编辑本段译文 看第五个瀑布游记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 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说“掉”。 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如“钢笔掉了”。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 “掉臂”指摆动手臂;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 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 编辑本段[思考与练习] 1. 本文是袁宏道所写。 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2. 解释:①疾——②悸——③沫——④乍——⑤恍惚 3. 翻译:①疾趋,度石罅,瀑见 ②山行之极观也 ③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③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4. 从文中找一个短语,回答本文记述的瀑布景致。 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5. 本文写景的层次和角度是怎样的? 6. 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7.第3段写游人在瀑布下嬉戏,这对写瀑布有什么作用? 8.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7. 《观第五泄记》翻译 要详细 观第五泄记选自《西湖纪述》(《武林掌故丛编》第二集)。 第五泄,第五条瀑布。浙江诸暨西六十余里的五泄山上有五处瀑布,时有“五泄争奇于雁荡”之誉。 袁宏道从山门〔山门〕此指五泄山上五泄寺的大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布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见〕通“现”。 石青削〔青削〕指山石青绿,陡如刀削。,不容寸肤〔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三面皆郛立〔郛(fú)立〕像城墙一样立着。郛,外城。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掉〕摇动。 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卷掣(chè)〕卷引牵拉。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①〔(qī)〕倾斜。岩下望,以面受沫〔沫〕泉水下泻所激起的飞沫。 乍若披丝,虚空皆纬〔纬〕横向的线条。这里指飞洒的瀑布的水流。 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恍惚牛鬼蛇神〔牛鬼蛇神〕牛鬼是佛家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鬼;蛇神是传说中的蛇精。这里用以比喻种种虚幻怪诞的情状。 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魈(xiāo)〕传说中的山里独脚怪物。 呼鬼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谛〕仔细。 观,须眉毛发,种种〔种种〕所有的。皆竖,俱若鬼矣。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五泄①(袁宏道)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 【小题1】C【小题1】C【小题1】A【小题1】D【小题1】⑴现在(所看到的)各座山的形态(却)像这样,拿什么来补偿这次路途的艰辛呢?⑵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这样惊喜,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 ⑶石壁黛青陡峭,好像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四周。 【小题1】目,动词,与“所”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看到的(景色)”。【小题1】①②“也”用于句末表判断。 A①连词,于是;②通过,经由。B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 D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1】参考标点“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 【小题1】⑴始而失望,⑵既而惊叹,喜甚。(3分)【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 首先确定关键字;⑴“诸”、“何以”、句意各1分;大意1分。 ⑵“尔”“张皇”各1分,⑶“削”“回”“城”各1分,句意1分句意1分然后整理成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越地人盛赞五泄,然而对这些我们都是听说而得知的,陶周望虽然极力说五泄很美,其实他并没有亲眼见过,与我是一样的。 从郡城出发总共走了两天到达诸暨县,该县距离五泄还有七十余里,第二天开始上路,一路上有许多顽山,没有值得观赏的大石头。 我暗地里想:到几百里外看山,舟马劳顿,无比艰辛,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山却是这种模样,拿什么来偿还这次路债?陶周望也对他的弟弟说:“你们把五泄夸张得太过分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被袁中郎笑话怎么办呢?”只有王静虚不以为然。 不久来到青口,只见两山相夹。 中间只留一线天空,山石玲珑陡峭而又瘦削,好象是堆叠在一起,又好象是被镂空的模样。走了几里路见到一处石壁,潭水滑滑的流到石壁下。 有一块石壁上有一株古树,上人说那是沉香树,一年开一次花,那是连猿猱也攀登不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石壁,都只是些繁花异草,满山生长,或红或白或青或绿,像锦绣一样灿烂。 有的映山红有七八尺高,与其他山上的一点也不一样,因而彼此对视,大声叫道:“真奇特啊!看到这样的风景就足够偿还路债了,再也不怕被袁中郎小看了。”王静虚说:“这还不够呢,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如此的高兴,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王静虚曾经在五泄养静三年,因此对这里知道的极为详细,我和公望听到这样的话,非常高兴,都在沙石上又跳又叫。 慢慢步行十几里,才来到五泄僧房。王静虚说:“牛羊已经下山归家了,五泄美景留到明天早晨再来欣赏吧。”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之诗、苏轼之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溃薄之势缺少范文。 石壁黛青瘦削,好象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石头的颜色好象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 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 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一二三四等泄,都在山腰,分五级流下,飞奔的波涛雪浪和第五泄完全一样。 山路非常危险难行,我们都从山顶到下面去观赏,这时刚刚下过了一场雨,苔藓柔软石头光滑,不能够在上面行走,我们一手拽着树枝,一手拄着拐杖,踏着别人的肩膀作石级,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无比艰辛。山僧说:从这里前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再有下山的路。 9. 观第五泄记阅读答案 原文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13),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圈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转折。⑧欹(q ī):斜靠。⑨纬:编织物的横线。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谛观:仔细看。(13)掉:摇动(14)掉:摇动(15)罅:裂缝 编辑本段译文 看第五个瀑布游记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说“掉”。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如“钢笔掉了”。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掉臂”指摆动手臂;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 编辑本段[思考与练习] 1. 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2. 解释:①疾——②悸——③沫——④乍——⑤恍惚 3. 翻译:①疾趋,度石罅,瀑见 ②山行之极观也 ③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③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4. 从文中找一个短语,回答本文记述的瀑布景致。 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5. 本文写景的层次和角度是怎样的? 6. 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7.第3段写游人在瀑布下嬉戏,这对写瀑布有什么作用? 8.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5
1. 文言文《五泄二》怎么翻译 【翻译】 五泄的水和石头都非常奇特,与五泄分别三日,梦中彷佛还听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是遗憾没有李白的诗歌、苏轼的文章,描写五泄瀑布的高雅古朴,喷涌而出的样子,缺少了典籍范文。石壁青色、陡峭,像是绿色的荷花,高一百多仞,四周像城墙,石头的颜色像是用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面突兀耸立,上面没有一点泥土。凌空的瀑布从岩石的顶部悬挂下来,像奔跑的雷声,站立的海浪,数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瀑布的声音,瀑布之大,像十围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于是想起《会稽赋》中所写的:“五泄与雁荡山竞相争奇”,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当又是如何呢? 【袁宏道《五泄》鉴赏】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由声及景、由远及近地描写了第五泄的奇异景致,明快生动,形神兼备。 归来后因所见奇异,所思亦虚幻怪诞,乃至赋诗不知作何等.语;时届夜分,床几之间仍觉魈虎呼号;相互审视,则皆似鬼怪。这种真切、独特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景致的奇异、变幻,为第五泄加上了浓浓的一笔神奇,也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人,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满井游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参考资料 360搜索: 2. 文言文翻译:观第五泄记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 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⑧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 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⑦掣折:转折。⑧欹(q ī):斜靠。 ⑨纬:编织物的横线。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 ⑿谛观:仔细看。 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振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3. 文言文翻译:观第五泄记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 走了几步之后听到打雷的声音,很害怕。山里的僧人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于是快速地走去,透过石头的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是青色的,非常陡峭如同刀削,没有四指并拢的宽度,三面石头都像外城一样高。 瀑布从青色壁间落下,震撼山谷,就像雪花一样往下落,突起的岩石横着拦截瀑布,激起的水花像彩虹一样,拍到岸边的浪花忽然卷起来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非常雄壮,是山中之行最为壮观的景色。游人们或坐或斜靠着岩石向下望去,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看上去就像披着丝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不想回去。 傍晚的时候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非常奇特,想起又觉得变幻莫测,恍惚就像牛鬼蛇神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中的鬼怪声听起来像老虎的声音一样,如同在床边。大家仔细地相互看着对方,所有的眉毛头发,全都竖立起来,就好像鬼一样。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小题 试题分析:小题1:“澈”是通假字,是动词。 “犬牙”是活用词,应译为“像狗牙那样”。“观”此处为名词,应译作“景象”。 小题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其中的“凄、寒”都是使动用法的词,“悄怆幽邃”应两字一译,译为“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小题3:审题后在原文中找出这样的一个“字”。 【甲】文一段和二段都体现了“清”的特点,可提取“水尤清冽”中的“清”作答。根据【乙】段文字的内容,可提取“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这一总结句中的“奇”来作答。 小题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是《小石潭记》中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可知,他的情感是孤凄悲凉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文中所写景物的物点,可知,表达的是作者对美景奇景的喜爱、赞赏之情。 5. 文言文解释 用我仅存的一点语文知识和记忆力,帮你把他们解决掉。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出自《爱莲说》周敦颐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出自《劝学》荀子 利用船只外出的人,(也许)并不会游泳,但可以横渡江河。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前辈道德、声望高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出自《过秦论》贾谊 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和一个箭头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 ⑤追亡逐匕,伏尸百万——《过秦论》贾谊 追赶逃兵败将,倒下的尸体上百万。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过秦论》贾谊 倘使让山东六国与陈涉比量一下长短,比比大小。 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王羲之 引来清流做成漂流酒杯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之旁 ⑧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我)端起酒壶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木露出笑颜。 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姑且顺应自然的造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这样)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⑩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使我听到的人 ⑾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 6. 观第五泄记阅读答案 原文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13),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 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 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 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 圈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 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转折。 ⑧欹(q ī):斜靠。⑨纬:编织物的横线。 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 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谛观:仔细看。 (13)掉:摇动(14)掉:摇动(15)罅:裂缝 编辑本段译文 看第五个瀑布游记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 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说“掉”。 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如“钢笔掉了”。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 “掉臂”指摆动手臂;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 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 编辑本段[思考与练习] 1. 本文是袁宏道所写。 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2. 解释:①疾——②悸——③沫——④乍——⑤恍惚 3. 翻译:①疾趋,度石罅,瀑见 ②山行之极观也 ③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③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4. 从文中找一个短语,回答本文记述的瀑布景致。 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5. 本文写景的层次和角度是怎样的? 6. 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7.第3段写游人在瀑布下嬉戏,这对写瀑布有什么作用? 8.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7. 《观第五泄记》翻译 要详细 观第五泄记选自《西湖纪述》(《武林掌故丛编》第二集)。 第五泄,第五条瀑布。浙江诸暨西六十余里的五泄山上有五处瀑布,时有“五泄争奇于雁荡”之誉。 袁宏道从山门〔山门〕此指五泄山上五泄寺的大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布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见〕通“现”。 石青削〔青削〕指山石青绿,陡如刀削。,不容寸肤〔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三面皆郛立〔郛(fú)立〕像城墙一样立着。郛,外城。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掉〕摇动。 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卷掣(chè)〕卷引牵拉。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①〔(qī)〕倾斜。岩下望,以面受沫〔沫〕泉水下泻所激起的飞沫。 乍若披丝,虚空皆纬〔纬〕横向的线条。这里指飞洒的瀑布的水流。 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恍惚牛鬼蛇神〔牛鬼蛇神〕牛鬼是佛家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鬼;蛇神是传说中的蛇精。这里用以比喻种种虚幻怪诞的情状。 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魈(xiāo)〕传说中的山里独脚怪物。 呼鬼号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谛〕仔细。 观,须眉毛发,种种〔种种〕所有的。皆竖,俱若鬼矣。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五泄①(袁宏道)越人盛称五泄,然皆闻 【小题1】C【小题1】C【小题1】A【小题1】D【小题1】⑴现在(所看到的)各座山的形态(却)像这样,拿什么来补偿这次路途的艰辛呢?⑵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这样惊喜,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 ⑶石壁黛青陡峭,好像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四周。 【小题1】目,动词,与“所”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看到的(景色)”。【小题1】①②“也”用于句末表判断。 A①连词,于是;②通过,经由。B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 D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1】参考标点“其他非奇壁,则皆秾花异草,幔山而生,红白青绿,灿烂如锦。” 【小题1】⑴始而失望,⑵既而惊叹,喜甚。(3分)【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 首先确定关键字;⑴“诸”、“何以”、句意各1分;大意1分。 ⑵“尔”“张皇”各1分,⑶“削”“回”“城”各1分,句意1分句意1分然后整理成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越地人盛赞五泄,然而对这些我们都是听说而得知的,陶周望虽然极力说五泄很美,其实他并没有亲眼见过,与我是一样的。 从郡城出发总共走了两天到达诸暨县,该县距离五泄还有七十余里,第二天开始上路,一路上有许多顽山,没有值得观赏的大石头。 我暗地里想:到几百里外看山,舟马劳顿,无比艰辛,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山却是这种模样,拿什么来偿还这次路债?陶周望也对他的弟弟说:“你们把五泄夸张得太过分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被袁中郎笑话怎么办呢?”只有王静虚不以为然。 不久来到青口,只见两山相夹。 中间只留一线天空,山石玲珑陡峭而又瘦削,好象是堆叠在一起,又好象是被镂空的模样。走了几里路见到一处石壁,潭水滑滑的流到石壁下。 有一块石壁上有一株古树,上人说那是沉香树,一年开一次花,那是连猿猱也攀登不到的地方。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石壁,都只是些繁花异草,满山生长,或红或白或青或绿,像锦绣一样灿烂。 有的映山红有七八尺高,与其他山上的一点也不一样,因而彼此对视,大声叫道:“真奇特啊!看到这样的风景就足够偿还路债了,再也不怕被袁中郎小看了。”王静虚说:“这还不够呢,你们见到小小的丘壑就如此的高兴,明天见到五泄,还不会疯狂而死吗?”王静虚曾经在五泄养静三年,因此对这里知道的极为详细,我和公望听到这样的话,非常高兴,都在沙石上又跳又叫。 慢慢步行十几里,才来到五泄僧房。王静虚说:“牛羊已经下山归家了,五泄美景留到明天早晨再来欣赏吧。” 五泄水石都堪称奇绝,离开它三天后,在梦中仿佛还听到那波涛奔涌的声音。只遗憾没有李白之诗、苏轼之文,因而自己描写五泄高古溃薄之势缺少范文。 石壁黛青瘦削,好象是绿芙蕖,有一百多仞高,像城墙一样环绕,石头的颜色好象是被水洗干净了一样.从地里突兀出来,上面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那飞瀑巨大得好象有十围之粗的玉石,真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观啊!我于是想起会稽赋上有这样的话“五泄争奇于雁荡”,果真如此,那么雁荡山的奇美,又当如何呢。 晚上回来,我们各自写了一首诗。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已经很奇特了,我们的诗歌也就变幻恍惚,无比怪诞,不知道写的是些什么话。 这时已是午夜,猛虎怪兽的叫声似乎就在床边,彼此看看对方,须眉毛发全都竖起来,一个个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一二三四等泄,都在山腰,分五级流下,飞奔的波涛雪浪和第五泄完全一样。 山路非常危险难行,我们都从山顶到下面去观赏,这时刚刚下过了一场雨,苔藓柔软石头光滑,不能够在上面行走,我们一手拽着树枝,一手拄着拐杖,踏着别人的肩膀作石级,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无比艰辛。山僧说:从这里前往富阳便是平地,不再有下山的路。 9. 观第五泄记阅读答案 原文 观第五泄记① 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13),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内阁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圈③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转折。⑧欹(q ī):斜靠。⑨纬:编织物的横线。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谛观:仔细看。(13)掉:摇动(14)掉:摇动(15)罅:裂缝 编辑本段译文 看第五个瀑布游记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说“掉”。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如“钢笔掉了”。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掉臂”指摆动手臂;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 编辑本段[思考与练习] 1. 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 2. 解释:①疾——②悸——③沫——④乍——⑤恍惚 3. 翻译:①疾趋,度石罅,瀑见 ②山行之极观也 ③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③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4. 从文中找一个短语,回答本文记述的瀑布景致。 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5. 本文写景的层次和角度是怎样的? 6. 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7.第3段写游人在瀑布下嬉戏,这对写瀑布有什么作用? 8.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