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其”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其:抑,或许。

意思: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

出自:《逍遥游》

节选: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

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扩展资料

赏析: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那种妄想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种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绝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作者: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其的意思: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扩展资料:

“其”的其他意思:

古汉语解释:

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智子疑邻》

②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伸牍尽雪其冤。——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其:代词,指石昆玉。)

③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④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

⑤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国语·卷十四·晋语八》

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师说》

⑦公(袁可立)寝其邪谋,受我戎索。避其凶焰,乐我丘园。——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其:他们的。)

⑧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其:她们的。)

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

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清·洪亮吉《治平篇》

④其一犬坐于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3.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

例:

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副词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

④其为死君乎?——《左传·肴之战》

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战国策·魏策四》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

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国语·卷十四·晋语八》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梁惠王下》

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①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梁惠王上》

生僻含义

1.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例: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屈原·离骚》

2.助词,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例: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名词,用于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4.念jī,语气词,表示疑问。

例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诗.小雅.庭燎》

现代汉语解释:

代词

1.人称代词

1)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后也指代第三人称。 [1] 

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

2)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其中的

例:忘其所以。

2.指示代词

那,那些。

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副词

1.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

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

2.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子~勉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肴之战》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4.表示命令语气,翻译为“一定”

例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其他用法

1.用作词缀,如:极其、尤其、如其

2.姓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02

其:难道,或许。

整句意思是: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

出自战国庄周《逍遥游》,原文选段: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腐败社会环境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现实的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文章主旨:

文章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

此文主题就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逍遥游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其的意思: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基本解释: 

其 qí

1.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本句话出自逍遥游,全文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的意思是:

看起来那样苍茫的天空,那样的色彩真的是它的本来色彩?还是因为太远了而目无法看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09
其:抑,或许。

意思: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

出自:《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