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的资料

如题所述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6
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故宅据考证在长兴县和平镇韦山村青山

吴兴故鄣旧时为湖州安吉。查阅了收藏多年的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安吉州志》和《宋高僧传》等资料,上载吴均故宅在顺安乡青山。在历史沿革中故鄣县顺安乡青山今为长兴县和平镇韦山村青山,在明时还划归安吉州昆桐乡管辖过。州志介绍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代文学家兼史学家。其出身寒贱,三十多岁才在吴兴补个主簿。后在建安王萧伟下面担任记室,奉朝请等职务。该州志中还记载有吴均诗《青山偶书》云:“家住青山下,时向青山上,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故吴均故宅当在长兴县和平镇韦山村青山。
吴均最有名的传世之作是三篇描写山水风光的骈文《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皆收录于《全晋文》。值得一提的是《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两篇写的都是家乡景物。在他著名的“三书”《与施从事书》里面也可以得到印证:“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青山属于安吉县和长兴县交界的地方。不过吴均并不是安吉土著,根据其诗《赠别新林》中有句云“仆本幽并儿”推测,他的祖上可能是山东省幽并地区的人,因为战争等原因迁至今长兴县和平青山。
据清同治十三年《长兴县志》引用《谭志》寺观又引《顾志》(佚)云:县西南六十里佛川寺,宋元嘉元年建。梁吴均《入东记》云:是时有石佛自川中涌出,因建寺名佛川。又《舆地纪胜》载:“吴均《入东记》云:昔宋元嘉元年,有石佛自水涌出因名。”又长兴《张志》云:“佛川在县南六十里,佛川寺梁吴均故宅也”。又云“吴兴主簿吴均故宅在县西南六十里青山”。据《县志》874页记载,[清]王豫有诗《吴均故宅诗》记云:“艺苑流传执典型,吴均新体已冥冥,含情数问当时宅,剩见青山未了青”。 故吴均故宅当在长兴县和平镇韦山村青山。
嘉泰《吴兴志》记载:天宝八年自睦州刺史授迁梁州刺史统计云七年)举高行黑白状。请隶名州中宁化道场。明固辞改隶佛川。即畴昔鱼陂所望之峰。梁吴均故宅之所。地志云。青山南掘得古佛二躯。莫知年代。获像之地灵泉涌起。因名佛川焉。泉侧有吴王古祠。又《宋高僧传》第26卷记有佛川寺侧为吴均故宅。《太平寰宇记》也云:青山在长兴县南六十里。据《安吉州志》载:三十五里曰青山,一名均山(以吴均名),其上有石窦相传通太湖。故吴均故宅当在长兴县和平青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吴均也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虽然吴均并不在诗文而在于史,但他仍然可谓长兴县和平镇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据2003年版《长兴县志》介绍,吴均之子吴僧永,娶梁武帝女安吉公主,官至驸马都尉,吴僧永晚年迁居弁山,今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弁山龙华禅寺为吴僧永建,初为家庙。
第2个回答  2010-09-13
吴均百科名片
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 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二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

目录

一、南朝吴均人物生平
文史成就
作品一览
人物评价
史籍记载
二、元代人物
三、清代人物人物传记
作品欣赏
一、南朝吴均 人物生平
文史成就
作品一览
人物评价
史籍记载
二、元代人物
三、清代人物 人物传记
作品欣赏
展开 编辑本段一、南朝吴均
人物生平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文史成就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檐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五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作品一览
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二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失。还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现被收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下)、《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吴均善于写作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等句,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
史籍记载
《梁书》本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还除奉朝请。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梁书》卷四十九) 《南史》本传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梁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先是,均将着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已毕,唯列传未就,卒。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南史》卷七十二)
编辑本段二、元代人物
尝补修张有之复古编.见中研院线上目著录. 今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经部188册可见此书.卷首(页252)署曰「吴兴张有谦中编辑/后学吴均仲平增补」。可见其字仲平。
编辑本段三、清代人物
人物传记
吴均[2],字云帆,浙江钱塘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道光十五年,大挑知县,发广东,授乳源,调潮阳。历署揭阳、惠来、嘉应、海阳。在海阳捕双刀会匪黄悟空,置之法。举卓异,署盐运司运同,擢佛冈厅同知,署潮州知府。 咸丰二年,惠州土匪肆劫,均奉檄往,获匪千馀,分轻重惩治,遂肃清。三年,实授。时东南各行省军事亟,福建、湖南大吏闻均名,先后奏调往襄剿匪,广东方倚为保障,坚留之。四年,江南大营散兵回粤,结匪为乱。贼首陈娘康拥众围潮阳,分党陷惠来,攻普宁。援军失利,均亲督战,败贼。甫解潮阳围,海阳彩阳乡匪首吴中庶乘间纠党陈阿拾煽众,旬日至万馀人。大掠海阳,逼攻郡城,澄海匪首王兴顺亦与合。均檄潮阳令汪政分兵援郡城,战城下,歼贼数千,围解。自移军澄海,冒雨破贼巢,分路搜捕,清馀孽。旋克惠来,斩陈娘康等於阵。未几,以积劳卒於官。 均性清介,治潮最久,诛盗尤严。每巡乡,辄以二旗开导,大书曰;“但原百姓回心,免试一番辣手。”化莠为良,保全弥众。从役有取民间丝粟者,立斩马前,民益畏服。在潮阳以滨海地咸卤,开渠以通溪水,筑堤六千馀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在海阳浚三利溪,加筑北堤,为郡城保障。及守潮州,修复州东广济大桥。附郭西湖山高出城上,登瞰全城如指掌,旧有高墉为犄角,久圮。均筑展新城,跨壕而过,围山於城内。至是匪乱围攻,竟不能破,民咸颂之。殁后,追赠太仆寺卿。光绪间,潮州建专祠。
作品欣赏
《山中杂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第3个回答  2010-09-05
要看你指的是哪个吴均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6690.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