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中秋烧塔的由来

如题所述

“吉安中秋烧塔习俗”,由佛教造浮屠(佛塔)衍变而来。

“中秋烧塔”,是流行闽粤赣地区的一种民间祈福习俗,又称烧瓦子灯、烧宝塔、烧瓦塔、烧梵塔,等等。吉安地区“中秋烧塔”由来已久。安福县,古庐陵郡辖区,是“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保存最好地区。境内陈山河流域寮塘、甘洛、洲湖、金田、洋门、彭坊等六乡镇尤为盛行,而以金田乡柘溪村最为典型。

据说该习俗源于柘溪先祖在外做官而带回家乡。柘溪村,是著名的“进士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吉安中秋烧塔习俗”由佛教造浮屠(佛塔)衍变而来,成为吉安地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兴旺、欢庆中秋佳节的重要民间活动,具有重要的民俗学、历史学价值。同时,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主要内容

1、垒塔。农历八月十五日一大早,老人和孩子拣拾残砖断瓦,在村子开阔场地上,用砖打好一个六边形的基座,各留一个进火和一个出灰的灶口,上面再用瓦片一层层错缝叠压,慢慢收腰,形似宝塔。

2、烧塔。晚上,随着月上中天,鞭炮响起,全村男女老少纷纷齐聚塔前。各家自带薪柴,主烧人另备上老酸酒或米汤。村民们在塔前设香案,点好香烛,摆上柚子、月饼,再次鸣放鞭炮祭月。祭毕,随着三声锣鼓响起,烧塔开始,宝塔通红,犹如火龙腾飞一般。在热烈的气氛中,村民开始唱起山歌,歌唱好年景与美好生活。

3、封塔。午夜以后,人们兴尽身疲,要进行封塔。主烧人要等稻草烧完后再燃放一串爆竹来祝贺活动结束。烧塔过程还伴有舞龙灯、举龙凤旗、撑宫灯等活动,特色鲜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