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行业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预见2022:《2022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上海建工(600170);中国建筑(601668);远大住工(02163.HK);筑友智造(00726.HK);杭萧钢构(600477)等。
本文核心数据:装配式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分布;PC预制构件产量。
行业概况
1. 定义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是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根据主要结构材料的不同,装配式建筑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等类型。装配式房屋主要开发模式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轻量钢结构、预制集装箱房屋等。
2. 产业链剖析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游涉及水泥、钢铁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相关设备供应商。代表企业有金隅集团、海螺水泥等。中游领域包括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公司,如中国建筑科技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预制构件研发企业有中建钢构、北新建材等;预制构件生产加工企业有远大住工、精工钢构、杭萧钢构、筑友智造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大型企业如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下游主要为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运行与维护,代表物业公司有万科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保利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
行业发展历程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近70年,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我创新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学习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推广装配式建筑。到了80年代,由于抗震性能差、防水、隔音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发展陷入低谷。进入21世纪,在环保要求严格、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新机遇。201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多种建筑技术形式,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央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多层面、多角度地发展装配式建筑行业。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装配式建筑因具有缩短现场建造时间、减少材料浪费、减少人工作业和现场湿法作业等优点,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行业发展现状
1. 装配式建筑面积及占比逐年增长
我国建筑业传统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现浇建造方式为主。为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建筑产品的需求,我国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据住建部数据,2016-2021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长。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装配式建筑主要类型
从装配式建筑项目类型结构看,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4.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95%,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7.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53%,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28.8%。其中,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15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装配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建筑得到快速推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中国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数量多
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动力的增强使得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据住建部数据,截至2020年,全国共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8个,占比27%;省级产业基地908个,占比73%。
4. 重点推进地区装配式建筑面积快速增长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其他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从2017-2019年的统计情况看,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长,装配式建筑在东部发达地区继续引领全国发展,同时,其他一些省市也逐渐呈现规模化发展局面。2021年,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3857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比例为52.1%;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35460万平方米,占比47.9%。
5. 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平均造价约为2284元/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均造价约为2776元/平方米。根据国家住建部发布的数据,估算2021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或达到17021亿元,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市场规模约为11192亿元,装配式钢结构市场规模约为5830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
1. 区域竞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产能最高区域为湖南和江苏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产能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山东、江西等地,其中湖南省产能占比最高,主要是PC结构产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最大的PC构件制造商和PC设备生产商——远大住工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为湖南省发展装配式PC建筑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中建部数据,2020年湖南省装配式混凝结构产能占比19.8%,江苏11.5%,排名第二;山东9.6%,排名第三。
钢结构方面,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产能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其中江苏省产能占比约为1/5,位居首位;安徽、山东、浙江分别位列第二、三、四名,产能占比依次为9.8%、8.6%、6.0%。
2. 企业竞争:央企国企占据行业主要地位
目前,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竞争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以中建集团为代表的国家队,包括大中型央企和地方各级国企;第二梯队以万科、三一、远大以及杭萧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2022年6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发布了全国重点PC预制构件企业产量数据,上海建工以62.37万立方米的产量排名第一,前十名PC预制构件合计产量达到333.14万立方米。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03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022年1月,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任务,预计到203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具体目标如下:
——项目管理一体化及核心技术升级为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由于传统市场观念的影响,部分使用者对装配式建筑质量持保留态度。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进行相关宣传和引导。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整个施工生产变成了一种相对管理要求较高的生产模式,对设计、生产、施工提出了一体化要求,同时对工程管理监督也提出了一体化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监督单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建立新型装配式建筑生产管理一体化体系,必须以核心技术的升级——科研创新为依托。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