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近三百年历史中,康熙为何把清官第一赐给了于成龙?

如题所述

于成龙(1617-1684),年少好学有大志向,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性情刚直,不苟于言笑,才智出众,勤劳刻苦。根据记载,于成龙小时读书学习,主要是由父亲于时煌教导,后世还流传着他的一段学习趣事,能反映出于成龙的心胸和才气。
于时煌要求于成龙大量读书,经、史、子、集各种书都要读。这样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于成龙受不了了,读烦了。他把书一合,大声对父亲说:“经史子集千本万卷,无非四字而已!”
于时煌大吃一惊问道:“哪四个字?”于成龙胸有成竹,一本正经地说:“仁、义、礼、智!”于时煌本来打算惩罚于成龙的,听了这四个字,反倒没了脾气,叹服不已。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朝任命,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当县令。罗城县当时才被清朝统治两年左右,政局没有稳定,很多人都不愿意到这个地方当县令。
于成龙到达罗城时,县城到处都长满荒草,住户只有几家人,连县政府都只是两三间茅草屋,条件简陋得无法形容。于成龙只能借住在关帝庙里。他在院子里用泥巴做了一张桌子,吃饭时蹲在地上。
不久,他的随从大半都染病而死,剩下的也都逃走了,只剩于成龙孤身一人。他每日吃两餐粗茶淡饭,为了节约粮食,有时甚至一天只吃一顿。可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于成龙仍坚持办公,恪尽职守。
于成龙不仅清廉,而且还很有能力。罗城由于贫困,时有盗窃案发生。对此,于成龙不是简单地剿灭,而是实行感化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他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奖勤斥惰的政策,使人民大受鼓舞,更加勤劳地投入生产。
他每年春季巡行田间,遇到努力耕作的农人,必定问其甘苦,因此当地百姓非常爱戴他。
在四川当官时,由于当地刚经历了战乱,百姓生活困苦,于成龙就减少了自己的随从费用,因为在那时,这些费用都是由当地老百姓承担的。在武昌任职的时候,他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看他,他却顿顿用青菜豆腐下饭。
儿子离开时,他没有别的让儿子带回家,碰巧有一只腌鸭,他便让儿子带半只鸭子回去。民间就编了一句歌谣夸赞他:“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子临行割半鸭。”后来,他升任福建按察使,赴任前专门买了一百多斤萝卜以供沿途食用。
于成龙当官二十多年,天南地北,都是只身一人,从来不带家人,与自己的妻子一分别就是二十几年。他先后出任过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也做过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这样的大官,但无论官职大小,他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于成龙曾经说:“我没有其他爱好,只要有布衣、蔬菜、粮食,可以免于挨饿受冻就行了。”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于成龙在断案方面,也是一个厉害人物。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把有关于成龙破案的生动传说记叙在《聊斋志异》之中。这里讲一个“杯酒破案”的故事。
黄州这个地方盗案频繁发生,于成龙刚到黄州,面对复杂情况,无从下手,他悄悄观察,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观察,他发现自己手下有一个叫汤卷的捕快行踪诡秘,很可能和盗匪有勾结。这个汤卷平时小心谨慎,却有个毛病,喜欢喝酒。
于成龙就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于成龙弄了点酒菜,把汤卷请了过来。于成龙满面笑容地说:“我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两杯,可惜一直找不到一个酒量和我差不多的朋友。听说你酒量不错,我们结为酒友如何?”汤卷受宠若惊,连忙点头答应。
两人你一杯,我一杯,很快酒过三巡。于成龙以为汤卷已经喝醉,可汤卷就是酒醉心不醉,套不出话来。于成龙知道汤卷对自己有戒心,就经常约他出来喝酒。几次之后,汤卷觉得于成龙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慢慢就放下了戒心。于成龙几次借着酒劲向他打听盗案的事,可汤卷仍然是一句也不说。
有一次,汤卷在于成龙那儿喝了酒后就离开了。于成龙换了便服一直跟在汤卷身后。汤卷又找了一伙人继续喝酒,席间,他大声吹牛,还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指着册上的人名说:“××是会养爹娘的,我要好好照顾他……××是爹娘指望不上的。”于成龙藏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
他知道所谓的“会养爹娘”是指向捕役们行贿,“不会养爹娘”是指不行贿。这本册子,正是盗匪的名册,也是汤卷犯法的铁证。第二天,于成龙继续请汤卷喝酒,汤卷这次彻底没了戒心,喝醉后大谈自己的犯罪往事。
于成龙看他真的醉了,便问道:“听说你的衣袋中藏有盗匪名册,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看?”汤卷一听立即就吓醒了,矢口否认。
于成龙马上命差役搜汤卷的身,果然搜到一本名册。这本名册详细记载了黄州的盗匪情况。汤卷见事情败露,便哀告道:“小人虽然该死,但家里还有老母。请大人开恩,让我回家看看老母再死吧!”
于成龙哪里敢把这“地头蛇”再放回去,当他得知汤卷确有老母后就发慈悲,拿出一两俸银让差役送到汤卷家中,以尽同事之情。然后下令让汤卷自尽,给他留了一个全尸。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死于任上。死后,除了破旧的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什么也没有留下。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江南百姓无不落泪。于成龙不愧为清代首屈一指的清官廉吏,绝对能够跟我们所熟知的包拯和海瑞相媲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