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爱情观和择偶观吗?

如题所述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甚至这个影响,还会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你的婚姻关系。

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未来的择偶观念,还会影响婚姻的质量。

好的原生家庭,会让孩子这一生都怀着满满的爱,去看待这个世界。不幸的原生家庭,孩子得用一生的时间,去找回曾经缺失的美好。

很多时候,两个人能不能过一辈子,看“原生家庭”就知道了。
原生家庭会影响性格。

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却影响着命运。

曾听过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董卿在一档节目中,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是家中独女,但父亲在她小时候,对她是非常严苛的。

父亲会要求她不能老是照镜子,让母亲不要给她买新衣服,会要求她从高一到高三,每一年都必须去做暑假工,凡事都希望她做到最好。

父亲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深深影响着她的性格。她现在偶尔还会感到自卑,会觉得只有做到足够好,心里才能踏实。

即使是这么优秀的主持人,她的内心依然藏着,原生家庭带给她性格上的阴影。

不幸的原生家庭出来的孩子,性格极度敏感,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他们极度渴望来自他人的认可,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就这样,会一直在意他人的眼光,想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母亲重男轻女,父亲软弱无能,即使自己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母亲也不愿意她去读,从小活得非常压抑。

这样的原生家庭,也促使她变成独立坚强的性格,但是却有些孤独。甚至学不会怎么爱人,也不知道怎么去接受别人的爱。

原生家庭会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你的身上留着父母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影子,并且,这种影响已经留在你的潜意识里。
原生家庭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择偶观念。

还记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从小也是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父母疯狂从她身上盘剥,得到一切全部用到她哥哥身上,对樊胜美却没有一点点关心。

就是因为从小缺乏安全感,所以,她一直很希望嫁给有钱人。因为,只有物质才能带给自己安全感

如果从小能得到足够的爱,怎么会看淡爱情,只求物质的满足?最后又怎么会遇到稍微对自己好点的人,就奋不顾身想跟他过一生?

节目《同床异梦》里,秋瓷炫有一个可爱的老公,有对她很好的公婆,俨然一个幸福的女人。

但是,她的原生家庭也是十分不幸。她的父母重男轻女,所以,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因为这样的家庭,她也会对婚姻产生怀疑,也不懂得怎么去爱一个人。

她说,当时并没有下定决心嫁给于晓光。但是,当她去了晓光家里,看到他的父母非常相爱,她这个时候,才真正决定嫁给于晓光。

因为她懂得,只有父母恩爱,孩子才会充满爱,将来的婚姻才能美满。

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的择偶观,导致有些人倾向物质,有些人倾向全心全意对自己好的人等等。

但是,当自己还没明白,人生路该怎么走的时候,千万不能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一段想像的婚姻里,这样会很容易失望。
好的婚姻,能治愈原生家庭。

每个人性格里,都藏着原生家庭的影子。

当初决定,永远不要成为像父母那样的人,过他们那样的婚姻。但是,回头会发现,却默默地活成了他们的样子。

影响既然摆脱不了,那就不如勇敢地跟过去的自己和解。

综艺《奇葩说》中,傅首尔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时,称童年是非常不幸的,自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曾经为了见妈妈一面,喝洗洁精水把自己弄生病。

从小缺爱,不懂爱,她一直以为,自己不会遇到真爱了。

但是,她遇到了老刘,并写下这么一段话:“世界曾经薄幸待我,还好将你赠予我,谢谢好的伴侣,治愈原生家庭。”美好的婚姻,让人羡慕。

“世界曾经薄幸待我,还好将你赠予我”,是多么充满爱意与感激的话语。好的伴侣,是真的可以治愈原生家庭。

但前提是,你自己首先得努力跟过去的自己和解,变得强大。

​你要明白,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想要的一切,只能自己给自己。

好的伴侣,不是帮你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是治愈你的内心,治愈你曾经遍体鳞伤的那段时光。
你会爱上谁,其实,已命中注定。

你出生于怎样的家庭,便会受怎样的影响。于是,你便拥有了独属于你的爱情观。在这种影响之下,你在心里已然描绘出将来爱人的模样,这何尝不是一种注定?

只是,原生家庭亏欠你的,你终究得靠自己找回来。

要把过去的一切,变成你披荆斩棘的盔甲,勇敢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也许你不能原谅,曾经受过的伤害,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只希望你能学着跟自己和解,不要让自己一直活在阴影里。

愿你未来自己走出桎梏,治愈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4
 你好!原生家庭影响着一个人太多方面,今天我们谈论恋爱关系中的影响。
  第一种影响:你选择的另一半,要么和异性父母相似,要么完全相反。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男女都不会只谈过一次恋爱,或者说很少只谈过一次恋爱,如果你静下心来去觉察一下自己的几段恋爱,你会发现你的几任对象身上一定存在着共性的特点。有的人找的对象都是很老实的那种人,有的人找的对象都是“渣男”“拜金女”等,为什么你总是找相同类型的对象,一定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你需要他/她身上的那份特质,而这份特质就像无形的磁铁一样吸引着你,你也不知道为何,你就是吸引这种人靠近你。
  发展心理学中把3—6岁的儿童期成为俄狄浦斯期,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特殊的情结,男孩有恋母情结,女孩有恋父情结,在心理上也会对异性父母产生认同,前提是父母关系良好,亲子关系也良好。于是在长大后找对象的潜意识模版就是异性父母的形象,你的另一半在某种特质上一定像极了你的爸爸或者妈妈。但如果是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在小时候教养方式不良,存在打骂、侮辱等家暴行为,会在你的心理产生阴影,长大后这种创伤时刻提醒着你不找和那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样的人,于是就会寻找和异性父母相反的人。例如你的爸爸爱喝酒,喝完酒回到家会打妈妈和你,那么在以后找对象的时候,你很大可能的找不喝酒的男生,因为喝酒这种行为已经在幼年的心里留下了恐惧、伤害的阴影。
  第二种影响:依恋模式影响着你跟伴侣的亲密关系。
  幼儿在小时候会跟主要抚养人(一般是妈妈)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叫做依恋,依恋的类型有:
  1、安全型。
  当与母亲分离时他可能哭也可能不哭,哭是因为妈妈不在了,他喜欢妈妈胜过陌生人。当母亲回来时,他积极寻求接触,啼哭立即减少。
  2、回避型。
  和母亲在一块儿的时候,他似乎没有对母亲作出什么反应,而当母亲离开时,一般没有苦恼的表现。他对陌生人的反应好像对母亲的反应一样。当与母亲团聚时,他却回避母亲或很久才跟她打招呼。当母亲抱起他时,他也经常不去拥抱母亲。
  3、抗拒型。
  与母亲分离以前紧靠其母亲,不愿离开母亲一步,虽然母亲在跟前,也不主动探究环境中的事物。当与母亲团聚时,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抗拒行为,甚至推开和搡打母亲。当母亲抱起他时,他仍然继续啼哭,很难安抚他。
  4、无组织的紊乱型
  当与母亲分离后再团聚时,儿童表现出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如当母亲抱起他的时候,他的目光却看到别的地方,或用一种茫然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当母亲安慰他以后,他却出乎意料地哭起来,或表现出一种冷冰冰的姿态。
  依恋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母亲是否能够及时的觉察到孩子的需求并满足来决定的,例如年幼的孩子需要吃奶时母亲是否能及时喂奶,冷了热了是否能及时增添衣物,需要安抚时是否能给予拥抱、抚摸等。
  除了安全型依恋类型,其他三种类型都会在恋爱中产生问题,主要是从小没有获得被爱、值得爱的信念,以至于在恋爱中时刻怀疑自己是否是被爱的,缺乏爱的能力和信念,要通过其他方式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证明被爱,寻求安全感。典型的行为就是:当你发现对方一天都没有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时,你打电话对方没接时,你会发疯似的寻找对方,你担心对方不爱你、不在乎你、抛弃你,所以不顾一切的去找他问清楚原因。时间长了,这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恋爱压力,导致分手。在夜深人静时,你也许也检讨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下次克制住,用合理的信念说服自己:他在忙没看见手机,他在开会手机没带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但是下次情况出现时,你依然按捺不住,发疯似的去追问、查个水落石出。
  究其根本原因,是在原生家庭的生活下,父母没有给到你安全型的依恋感觉,没有让你对自己产生价值感,你会把小时候需求的不被满足归结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都是因为自己不好,进而否定自己,丧失爱别人也被人爱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23-02-17
 你好!原生家庭影响着一个人太多方面,今天我们谈论恋爱关系中的影响。
  第一种影响:你选择的另一半,要么和异性父母相似,要么完全相反。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男女都不会只谈过一次恋爱,或者说很少只谈过一次恋爱,如果你静下心来去觉察一下自己的几段恋爱,你会发现你的几任对象身上一定存在着共性的特点。有的人找的对象都是很老实的那种人,有的人找的对象都是“渣男”“拜金女”等,为什么你总是找相同类型的对象,一定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你需要他/她身上的那份特质,而这份特质就像无形的磁铁一样吸引着你,你也不知道为何,你就是吸引这种人靠近你。
  发展心理学中把3—6岁的儿童期成为俄狄浦斯期,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特殊的情结,男孩有恋母情结,女孩有恋父情结,在心理上也会对异性父母产生认同,前提是父母关系良好,亲子关系也良好。于是在长大后找对象的潜意识模版就是异性父母的形象,你的另一半在某种特质上一定像极了你的爸爸或者妈妈。但如果是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在小时候教养方式不良,存在打骂、侮辱等家暴行为,会在你的心理产生阴影,长大后这种创伤时刻提醒着你不找和那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样的人,于是就会寻找和异性父母相反的人。例如你的爸爸爱喝酒,喝完酒回到家会打妈妈和你,那么在以后找对象的时候,你很大可能的找不喝酒的男生,因为喝酒这种行为已经在幼年的心里留下了恐惧、伤害的阴影。
  第二种影响:依恋模式影响着你跟伴侣的亲密关系。
  幼儿在小时候会跟主要抚养人(一般是妈妈)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感连接,叫做依恋,依恋的类型有:
  1、安全型。
  当与母亲分离时他可能哭也可能不哭,哭是因为妈妈不在了,他喜欢妈妈胜过陌生人。当母亲回来时,他积极寻求接触,啼哭立即减少。
  2、回避型。
  和母亲在一块儿的时候,他似乎没有对母亲作出什么反应,而当母亲离开时,一般没有苦恼的表现。他对陌生人的反应好像对母亲的反应一样。当与母亲团聚时,他却回避母亲或很久才跟她打招呼。当母亲抱起他时,他也经常不去拥抱母亲。
  3、抗拒型。
  与母亲分离以前紧靠其母亲,不愿离开母亲一步,虽然母亲在跟前,也不主动探究环境中的事物。当与母亲团聚时,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抗拒行为,甚至推开和搡打母亲。当母亲抱起他时,他仍然继续啼哭,很难安抚他。
  4、无组织的紊乱型
  当与母亲分离后再团聚时,儿童表现出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如当母亲抱起他的时候,他的目光却看到别的地方,或用一种茫然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当母亲安慰他以后,他却出乎意料地哭起来,或表现出一种冷冰冰的姿态。
  依恋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母亲是否能够及时的觉察到孩子的需求并满足来决定的,例如年幼的孩子需要吃奶时母亲是否能及时喂奶,冷了热了是否能及时增添衣物,需要安抚时是否能给予拥抱、抚摸等。
  除了安全型依恋类型,其他三种类型都会在恋爱中产生问题,主要是从小没有获得被爱、值得爱的信念,以至于在恋爱中时刻怀疑自己是否是被爱的,缺乏爱的能力和信念,要通过其他方式不断验证自己的假设,证明被爱,寻求安全感。典型的行为就是:当你发现对方一天都没有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时,你打电话对方没接时,你会发疯似的寻找对方,你担心对方不爱你、不在乎你、抛弃你,所以不顾一切的去找他问清楚原因。时间长了,这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恋爱压力,导致分手。在夜深人静时,你也许也检讨过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下次克制住,用合理的信念说服自己:他在忙没看见手机,他在开会手机没带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但是下次情况出现时,你依然按捺不住,发疯似的去追问、查个水落石出。
  究其根本原因,是在原生家庭的生活下,父母没有给到你安全型的依恋感觉,没有让你对自己产生价值感,你会把小时候需求的不被满足归结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都是因为自己不好,进而否定自己,丧失爱别人也被人爱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3-02-19
你好!原生家庭影响着一个人太多方面,今天我们谈论恋爱关系中的影响。
第一种影响:你选择的另一半,要么和异性父母相似,要么完全相反。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男女都不会只谈过一次恋爱,或者说很少只谈过一次恋爱,如果你静下心来去觉察一下自己的几段恋爱,你会发现你的几任对象身上一定存在着共性的特点。有的人找的对象都是很老实的那种人,有的人找的对象都是“渣男”“拜金女”等,为什么你总是找相同类型的对象,一定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你需要他/她身上的那份特质,而这份特质就像无形的磁铁一样吸引着你,你也不知道为何,你就是吸引这种人靠近你。
发展心理学中把3—6岁的儿童期成为俄狄浦斯期,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特殊的情结,男孩有恋母情结,女孩有恋父情结,在心理上也会对异性父母产生认同,前提是父母关系良好,亲子关系也良好。于是在长大后找对象的潜意识模版就是异性父母的形象,你的另一半在某种特质上一定像极了你的爸爸或者妈妈。但如果是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一方在小时候教养方式不良,存在打骂、侮辱等家暴行为,会在你的心理产生阴影,长大后这种创伤时刻提醒着你不找和那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一样的人,于是就会寻找和异性父母相反的人。例如你的爸爸爱喝酒,喝完酒回到家会打妈妈和你,那么在以后找对象的时候,你很大可能的找不喝酒的男生,因为喝酒这种行为已经在幼年的心里留下了恐惧、伤害的阴影。
第二种影响:依恋模式影响着你跟伴侣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