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如题所述

疫情防控十条措施内容如下:

第一:不麻痹,不大意。

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第二:戴口罩,要坚持。

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第三:打喷嚏,讲礼仪。

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来捂住口鼻。

第四:勤洗手,讲卫生。

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揉搓至少20秒。

第五:常通风,不可少。

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第六:一米距,更安全。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第七:少出门,不聚集。

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第八:打疫苗,很重要。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第九:讲科学,强免疫。

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十:有症状,早就医。

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2
个人自我防护从洗手开始

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世卫组织鼓励所有国家加强对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监控,认真检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病例的任何异常流行情况,并向世卫组织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任何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

那对于公众而言,有没有办法降低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呢?世卫组织建议公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预防措施。

一是勤洗手 在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饭前、便后;手脏时;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记得洗手。手脏时,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不是特别脏,可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二是咳嗽和打喷嚏要防护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或打喷嚏后,别忘了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洗双手。在公共场所,不要随意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不要随意吐痰。

三是避免与特定人群接触 因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大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因此应避免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另外,还要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四是肉类彻底煮熟后食用 注意食品安全,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五是生鲜市场采购注意防护 春节期间,到生鲜市场采购难以避免,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另外,由于目前正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从预防呼吸道病毒传播的角度,公众外出必要时可佩戴口罩。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口罩应定期更换,不要戴反,更不要两面轮流戴。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洗手,或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贴着口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市面上常见口罩大概有3类: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和普通棉纱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N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而棉纱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因此建议选择前两种口罩作为外出防护。如果是去公共场所、不与患者接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如果接触患者,建议佩戴N95口罩。

需要强调的是,外出回家后,记得洗手、洗鼻,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