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诗中,作者为何说“心远地自偏”

如题所述

因为作者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

心远地自偏翻译: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一、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词句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四、出处


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二、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2
心境远离尘俗,超然于世外那么住的地方就像住的偏远一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 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