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范法的原理

如题所述

青铜器的铸造,首先要制“模”。   制模:如果铸造一件器形简单、又是实心的铜器,可以用实物当“模”。如果要铸一件器形复杂的青铜器,也要先制“模”,即用陶土塑出一件青铜器的器形,叫“泥模”或“初胎”,其制坯和刻花的制作过程与做陶器完全相同。  范座:先用陶泥堆出一个小平台,叫“范座’。   翻范:将“模”放在其上,在“模”外直接敷上陶泥压实。这后敷上的陶泥就是“外范”。待陶泥半干时,为了便于取下(叫脱模),要将“外范”切成几块(切痕一定要整齐),然后将相邻的两块泥范上做几个三角形的榫卯以便连接;然后将外范取下阴干后用微火烘烤,这个过程叫“制外范”。  制内范:先将制外范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薄层。这刮下去的厚度,即是所铸铜器的厚度.刮去一层的泥模就是“内范”。  合范:将“内范”倒置于底范座上,再将几块“外范”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块与外范块用榫卯接实。在“合范”时为了调整内、外范的位置,要在内,外范之间垫上铜片(垫片)。垫片摆放时要避开有纹饰和铭文的部位,故垫片多放在器物的底部和下腹部。  制作浇注孔:合范后要在上面制作封闭的范盖,范盖上做浇注孔和排气孔,以便浇注铜液和排出空气,防止阻塞铜液。  浇铸:将熔化的青铜液从浇注孔灌入。  取物:青铜液冷却凝固后,将外范打碎,掏出内范,将所铸铜器取出。  打磨修整:铜器铸好后,表面粗糙,有残存在器表的范土,或铜液中的杂质残存于器物表面,或有部位纹饰不够清晰,需要用砺石修平磨光,最后要用木炭进行擦磨抛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