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3战斗机技术背景

如题所述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一种源自40年代德国Mep.1011研究的革新技术——变后掠翼逐渐成熟。传统的平直翼在低速飞行时表现优秀,但接近音速时会遇到激波阻力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开始探索后掠翼设计,特别是三角翼,这种设计可以推迟激波产生,并显著降低超音速飞行时的阻力。然而,大后掠翼飞机在低速性能上有所欠缺,起降滑跑距离长,经济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



变后掠翼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矛盾。这种技术由固定内翼和活动外翼两部分构成,内翼外侧装有贯穿机翼的转轴,外翼通过转轴与内翼相连,可以机械驱动前后摆动。变后掠翼的角度变化范围通常在20到75度之间,飞行员可根据需要手动调整或由电脑自动调节后掠角,以适应不同的飞行速度需求。



变后掠翼的优势在于兼顾了高速飞行的阻力小、加速性能好,以及低速飞行的航程长、经济性好和起降安全。然而,这种结构复杂性带来的问题是飞机重量增加和可靠性下降,需要在设计和工程上进行精细权衡。


扩展资料

米格-23战斗机,北约称之为“鞭挞者”。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米格-23有三种主要改型,其中米格-23是原型机;C/MΦ型是制空型;У型是双座教练机;MC是C型的出口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