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管理学

我想了解一下经济管理主要学什么?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管理社会主义经济。而要管好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有管理理论作指导。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管理原理,是管好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理论武器。
一、经济管理原理的性质 ●
经济管理原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应用科学。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广泛应用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经济管理原理之所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首先,经济管理原理研究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它包括对经济领导者、经济管理组织、经济管理体制的研究;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科学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经济管理的计划、指挥、监督、调控的研究;对经济管理的目标、预测、决策的研究;对经济管理的思想教育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的研究;以及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效益评价的研究等。它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等。
其次,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在管理活动以及学科研究中,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它不仅要运用社会科学,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方法;还要运用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方法;也还要运用某些工程技术科学,诸如信息技术、机械及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要求我们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研究各个领域的问题,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具体学科。正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用于研究军事问题,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一样,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管理问题,就必然会产生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对象 ●
管理是一切共同劳动或共同活动的组织所不可缺少的活动,是管理者对一个系统施加影响,使其改变或维持既定状态的活动过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活动,管理的要素包括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管理目的。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在于规划和协调人们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管理原理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阐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人类的管理实践最初来自经济活动,然而科学管理理论则是从经济活动的细胞——企业的管理开始。以后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管理活动的增加,研究各种管理一般规律的管理学就应运而生了。本世纪的20年代以后,又不断吸收了数学分析、计算技术等新兴科学成果,使管理活动日益现代化。经济管理原理研究和揭示经济活动管理的一般规律性,为经济管理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者或其代表,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采取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对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控、激励等各种管理活动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量多的产出,以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基本环节。它涉及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从管理的范围来说,有国民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从对部门、行业的管理来说,有工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商业经济管理、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以及基本建设经济管理等;还有专门研究经济发展某一要素、某一环节管理的学科,如物资经济管理、劳动经济管理、财政管理、金融管理等。
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动有许多基本内容.比如,从宏观经济来说,有生产活动(生产的技术和组织活动)、分配活动(经济运动要素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交换活动(市场、流通),核算活动(宏观经济分析、财务核算),消费活动(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从微观经济来说,有技术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
除了上述活动以外,还需要有一种负责整体经济谋划和管理的活动。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活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就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要求顺利地运行。因此,在各种经济活动之外,还必须有一种经济管理的活动。这种活动,不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个别内容或个别职能的,而是研究各个内容或职能之间的联系。由此,决定了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对象。经济管理原理是研究影响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之间合理结合,平衡运动的一般规律性,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管理原理的总体结构
本书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管理的规律为红线,着力阐述经济管理活动最基本的原理,使读者对经济管理有一个总的概念,并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因而本书不可能把经济管理的全部知识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把当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开出一系列的医治方案;而只能着重阐述那些对经济管理者在实践中需要弄清的概念、管理规律、原则、方法。使读者确立现代管理观念,获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系统运筹的知识和管理要领。
《经济管理原理》一书由导言和5论组成,共20章。总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包括第一章经济管理总论和第二章经济管理现代化。主体论。研究管理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职能作用的发挥,包括第三章 经济领导者第四章经济管理组织。客体论。研究管理客体在经济活动中基础作用的发挥,包括第五章人力资源的管理、第六章物力资源的管理、第七章财力资源的管理、第八章科学技术的管理、第九章信息资源的管理。结合论。研究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结合运用过程。结合论(上),包括第十章经济管理的目标、第十一章经济管理的预测、第十二章经济管理的决策;结合论(中),包括第十三章经济管理的计划、第十四章经济管理的监督、第十五章经济管理的调控;结合论(下),包括第十六章经济管理的思想教育保障、第十七章经济管理的法律保障、第十八章经济管理的社会保障。效能论,研究经济效益的考核,包括第十九章经济管理效益的评价。
四、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方法
经济管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涉及面广而复杂的领域。对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也应采用特殊的方法、这就是: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科学抽象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
(一)矛盾分析法
经济活动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因此,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首先必须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找出这些矛盾运动的规律。比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包含有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因此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时,还要分析经济活动中诸因素、诸环节、诸方面的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以揭示它们之间的运动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矛盾是不断发展的。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生产日新月异,经济管理活动也处于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一个时期经济管理的形式、体制、方法、手段,要适应这一时期的生产技术状况,而当生产技术向前发展以后,新问题、新矛盾会不断出现,必然要引起管理活动的变化。
(二)系统分析法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每一项活动,几乎都具有十分复杂的内外联系,而且这些联系又都处于变化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经济管理问题,要有整体的观点。经济运动是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各个方面的综合。经济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相关因素合理结合并力求做到平衡运动,以实现预定的方向和发展目标。所以,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部门、区域经济管理,都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所以,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经济管理问题,就要从整体出发,分析其构成要素、结构、层次、效能,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然后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得出总体的评价。
(三)科学抽象法
研究经济管理的理论要借助于科学的抽象力。因为经济管理面临的对象是非常庞杂的社会经济运动,探索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规律,就要通过认真地分析,抽象出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和判断,然后,用于分析和指导经济管理活动。所以,经济管理的研究,必须运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方法。
经济管理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济管理的规律是从大量的经济管理的反复实践中得出来的。经济管理规律的表述有自己的特点,主要通过经济管理的原则、职能、过程、方法等的叙述,阐明经济管理的一般规律。读者在学习经济管理原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规律和基本方法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
(四)比较分析法
经济管理理论,产生于经济管理的实践。经济管理实践的经验,有的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有的则是偶然的现象。辨明二者的差异,是经验升华为理论的关键。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各种类型的经济管理实践中进行反复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出经济管理的一般规律性。
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活动中起作用的规律是有不同层次的。有的规律是基本的,有的规律是特殊的。只有对不同类型的经济管理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分辨经济管理规律的不同层次,认识它们发生作用的条件、范围和特点,更好地运用客观规律,组织好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活动。
(五)案例分析法
经济管理中的案例研究法,是通过研究某些管理者在特定条件下的成功或失败,从中得到规律性的启迪,以充实和发展管理理论,并用来培养管理人员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素质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系统化的案例是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部分,在管理科学领域的特定范围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案例分析法有利于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密切联系。管理是人类复杂的实践活动,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管理实践必须保持紧密的联系,而案例研究法则是保持这种有机联系的重要媒介。
其次,案例分析法有利于培养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能力。经济管理理论阐明了经济管理基本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而如何把这些基本原理运用于实际,则需要借助于案例的帮助。通过案例分析,使管理者逐渐学会把握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联系,锻炼出把理论付诸实践的本领,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者的“实战”能力。
(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事物的质和量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数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质量和数量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度。度表示在一定的界限之内,数量增减不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而如果超出一定的界限,则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就要把握住事物的质、量和度。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活动的规律性,也要通过质和量的矛盾统一,通过度表现出来。我国过去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教训,就在于只侧重于一般的、定性的研究,忽视量的研究,因而经济管理往往落不到实处,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要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规律,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要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细致地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数量表现、数量变化、数量关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揭示度的规定性,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规律性。
五、学习和研究经济管理原理的重大意义 ●●
研究、学习和应用经济管理原理对于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经济管理原理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整个社会生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是一门巨大的学问。经济管理原理则是关于这门学问的理论总播。党和国家需要根据管理科学来制定正确的经济方针和政策,以便领导和管理经济建设,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物质基础,把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里,经济理论对于实际经济运行产生强大的指导作用。经济管理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管理规律,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本质,所以它必然会成为党和国家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和学习经济管理原理,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生产技术先进与否,是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样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国外学者把管理、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称为现代文明的“三鼎足”,是很有道理的。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迫切需要提高科学技术、生产技术水平,同样,也迫切需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相对而言,管理水平更落后。在许多现代化企业里,还使用着小生产的传统管理方式。这是束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导致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经济效益、要发展速度,就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研究和学习经济管理原理则是提高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管理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科学有效地管理,就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经济管理原理揭示了经济管理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理论上论证了有效管理的艺术。懂得了管理规律,就能使我们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上,在制定方法体系上,在规划管理组织结构上,在行使管理职能上,处处体现客观规律的要求,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顺利地实现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事物的改造。
(三)研究和学习经济管理原理,是培养和造就大批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管理经济需要管理人才。管理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大批懂得现代管理知识的人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此,需要利用一切形式和手段加速实现培养和造就有科学修养的内行的管理人才。要搞好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就要研究和学习经济管理原理。通过学习和研究经济管理该理培养大批的管理干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6
如果你要正式的语言那就请到书店买本大学教材看吧.
第2个回答  2014-02-26
  由于经济管理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许多人误码以为经济学与管理学大同小异.事实上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是有很大区别的两门学科.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人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都是行为主体,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与研究对象,基于人们的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这种基本假定是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行为主体的不一样认为或假定导致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根本区别.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对行为主体假定的表现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与相互关系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