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作文500字,急急急。。。

如题所述

天刚蒙蒙亮,不知名的小鸟就在枝头大声地唱歌:“爪儿——叽叽棍,爪儿——叽棍。”听农民伯伯说:“这是小鸟喊‘娃儿——捡粪’。”小鸟在告诉我们春天备耕的时节到了。一大早农民伯伯就来到田里开始忙碌,看到他们辛勤劳动的样子,我也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奶奶家帮奶奶插田的的景象。
那时候的我才读一年级。因为家里的人都要去田里干活,所以我也跟着奶奶去田野玩,我看到有的人在弯着腰插田;有的人是站在岸上往田里抛秧。我看到那些人抛秧很好玩,所以我就吵着奶奶,要她让我也来抛秧。奶奶没办法,就让我试试。我开始是像他们一样一根一根的抛,奶奶还夸我做得好,可到了后来,我觉得这样太麻烦,所以我就抓了一把一下就把它们抛了出去,几分钟后我就所以秧苗都抛了出去,我高兴得忘乎所以了。这时奶奶过来拍了几下我的屁股,还大声地说:“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是越帮越忙。”我一看,原来我抛下去的全部秧苗都粘在一起。奶奶没办法,只好下田去把秧苗一根一根地插好。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你吗?你知道我们吃的饭是怎样来的吗?”我摇摇头,奶奶接着说:“奶奶打你是因为你太不像话了,我们吃的粮食都是我们这些农民把一粒粒粮食种下去又一颗颗苗插下去,接着又像呵护你一样地呵护它们,让它们健康地成长,最后又把它们收割回家,才得到现在我们吃的粮食。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我点了点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6
春天,不知不觉就就来到了,春天的气息是温暖的,我情不自禁的想好好地拥抱她。她是幸福的象征,她是快乐的象征。春耕,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外公说,要带我体验春耕,我期盼万分。
  “惊蛰”是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到了,天气回暖,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而春暖花开的景象更明显了。三月的一个星期天,我随外公到田里感受春天的气息。
  站在田埂边,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海洋映入了我的眼帘。外公说:“惊蛰来到,正是麦苗生长旺盛的时期,再过二三个月就是收割的季节喽!”我纳闷起来,根本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情景,“那么短的时间能有收成吗?”“能!”外公一边忙着在田里整地,一边回答我,“到时候我们不仅能收到麦子,还能我现在种下的茄子、黄瓜、豇豆呢!”我一听便兴奋起来,忙走下田,也不怕弄脏手了,急着帮外公整出来的草捡掉。
  “啊,虫!”我惊叫起来,手里刚捡起来的草又扔得到处都是。外公乐呵呵地对我说:“别怕,这些虫子本来就睡在泥土里,‘惊蛰’到了。古人有‘蛰虫惊而出走矣’的说法,它们现在摇出来活动喽!况且像这种虫子,也不会咬人的。”瞧着外公把虫子捉起来,扔往远处,我还是不禁毛骨悚然。我又再一次开始捡草了,捡的时候还用树枝翻翻。哎,真是心有余悸啊!
  看着外公利索地整松、整平。然后让我和他一起把边上他以前搭的塑料棚里的秧苗搬出来。“干嘛要搭棚呢?”我疑惑不解地问外公。“因为这就是它们的暖房,可以帮助它们保温,避寒,有利于生长,而没有暖棚的秧苗要到五月份才可以搬出来种呢!那样的话,我们等到能吃的时候可就要晚些了!”“哦~哦~”我这才恍然大悟。接着外公又让我把搬出来的秧苗上的塑料杯剪了扔掉。原来外公也会废物利用呀!
  种田的学问可真大呀!我不禁感慨道。今天,我可是上了有趣的一课呢!和外公一起把秧苗种下、浇水后,站在田埂上,一片丰收的景象仿佛已经呈现在我的眼前。
  原本陌生的春耕,现在,却感到十分亲近,像个老朋友似的。春耕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新的生活体验,更多的是在春耕过程中与外公的快乐、幸福、满足的笑容。或许,幸福,就是那么近,近的触手可及。让我的心中洋溢着从未感受过的满足和自由。原来,幸福就在春耕中,那么简单。
第2个回答  2016-04-06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