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时,那些十二个铁帽子王都在干什么?

那些十二个铁帽子王都在干什么?

有的是还在坚持清朝统治,在坚持和那些新政对立;有的是看到了时代的发展了,觉得无能为力了,所以就主动交出权利,退位了;还有的呢,就怂恿清朝灭亡,觉得应该换个时代了。这十二个铁帽子还是各自有各种很大的看法的,行动和看法非常地不统一。


那些还在坚持清朝统治的铁帽子王,就比如说恭亲王溥伟等人,他们是坚持维护清朝的。以恭亲王溥伟为首的这些人,对清朝的道路非常看重,他们不希望清朝灭亡,所以溥仪说要退位的时候,恭亲王溥伟就一直在阻止他退位,而且还主张带军队去和新政策的人打仗,就为了不让他们侵略到清朝,但是,最后溥仪还是退位了嘛,所以恭亲王溥伟对于这个当然很生气哎,但是没有办法。

还有几个铁帽子王,是比较佛系的,在那种情况下,他也不在乎权利了,只想安稳。这种佛系铁帽子王就比如说醇亲王载沣,他的权利还是不接大的,因为他的儿子溥仪是当时的皇上啊,但是醇亲王看得很淡,他明白了局势之后,就直接默默交出了权利,也不想管,也不想问,就自己过着自己的日子,有人去拜访他,跟他聊一些事情,他也只是说几句而已就不说了,所以他还是不接佛系的。

另几个铁帽子王,就是支持清朝灭亡,去转向新型社会和制度的了,他们是支持溥仪退位的。这里面的代表就是庆亲王奕劻,庆亲王奕劻其实他是个挺势力的人的,太贪心,在那种情况下他还想去获得权利,他一直就怂恿溥仪退位,以谋求一些利益吧,后来溥仪真的退位了,但是其实溥仪内心还是怨他的。

这些铁帽子王,确实在大清朝时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一到关键时刻,还是比较能看得出来他们各种的品德和为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7
我们知道,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2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铁帽子王”。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清朝灭亡时,这12个铁帽子王又在干什么呢?
1.有的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这以恭亲王溥伟为代表。
溥伟是第一代恭亲王奕欣的嫡系孙子,生于1880年12月13日,1898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在溥字辈的皇族子弟里面,溥伟年龄最大,办事干练,还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溥伟最亲,可引以为助。”1907年,光绪皇帝病重,急于寻找继承人,溥伟也在备选之列。不过,后来,慈禧太后还是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1911年,武昌起义引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溥伟与良弼、铁良等人成立宗社党,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隆裕太后考虑到溥仪年龄太小,准备让他退位。此举遭到溥伟的激烈反对。他向隆裕太后和溥仪提出请求:“太后和皇上赏兵去报国。”当然,此时清朝的覆灭命运,已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改变了。1912年,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溥伟大怒,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然而,这种螳臂当车注定没有什么用,很快溥伟见大势已去,便离开了京城。
2.有的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在1911年前后,清朝政治舞台上掌握实权最大的铁帽子王,当是醇亲王载沣。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载沣的儿子溥仪被立为皇帝,父以子贵。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权。就连如日中天的庆亲王、领班军机大臣奕劻,在处理政事上都得听命于载沣。载沣跟他父亲老醇亲王一样,行事低调、小心谨慎。辛亥革命发生后,载沣看到清朝统治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完全不是太平天国起义之初的情况所能比拟,便果断将权力让度出来,回到醇亲王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载沣不再理会任何政治活动。哪怕家里来了客人,高谈阔论之际,他也只是在一边听着,从不发表什么意见。载沣深居简出,极少外出。偶尔参加亲戚本族的红白喜事,也是到了之后,简单寒暄几句,便告辞回府。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低调谨慎,载沣直到1951年才病逝,享年68岁。
3.有的顺应时势主张和平交权
在清朝末期,庆亲王奕劻以贪得无厌著称。他与儿子载振、大臣那桐勾结在一起,公开卖官鬻爵,获取巨额收入,被人称为“庆那公司”。不过,奕劻对时局的判断能力倒是挺高的。1912年初,皇室内部对皇帝是否退位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如溥伟、载泽等人都坚决反对皇帝退位,主张顽抗到底。只有奕劻等少数几个人主张皇帝退位,和平交接权力。那时候,由于醇亲王载沣已经隐退,奕劻在皇室内部辈分高、权力大,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溥伟、载泽等人纠结10多人前往庆亲王府,围攻奕劻。奕劻不为所动。最终,在奕劻的坚持下,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终结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17年1月,当奕劻病逝后,溥仪赐予了一个谥号“密”,暗示他应该对清朝的灭亡负责任。
第2个回答  2019-10-27
铁帽子王应该是清代最出名的爵位了,按照清代的制度,皇族宗室子弟的爵位需要逐代降爵,就是每过一代就降爵一级,不能代代相传。
但是铁帽子王是不用降爵的,其爵位世袭罔替,并且即便是后代袭爵之人犯罪,也只是治个人之罪,该爵位是不会被废除,而是交由其他兄弟或侄子袭爵。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清朝的爵位制度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和清楚,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借着给多尔衮平反的机会,才正式在制度上明确了铁帽子王。
有清一代,共计封了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前八个是功封,后四个是恩封。
功封的八个亲王和郡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在努尔哈赤长在褚英被赐死后,代善成为努尔哈赤默认的首选继承人。
但是由于代善虐待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再加之代善与父亲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有私情,最后被努尔哈赤废除了储君之位。
在努尔哈赤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立皇八子皇太极即位,因有拥戴之功,在皇太极称帝之后便晋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不过由于代善贵为长兄,皇太极后期对他非常压制,代善只能长期赋闲在家。
皇太极死后,豪格与与多尔衮挣帝位,最后在代善的主持下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为清朝和平完成政权交接立下了悍马功劳。
顺治五年代善病逝,代善死后,他的儿子满达海被改封为和硕巽亲王,后来传到代善的孙子杰书手中时又变成了和硕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其后人礼亲王封号。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共15人袭爵,3人被夺爵。
清亡时,当时的礼亲王叫世铎,担任任皇族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对时局没啥大影响,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也是所有亲王中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舒尔哈齐因谋反被努尔哈赤处死,但济尔哈朗没有受到牵连)。
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他与多尔衮共同被称为“叔王”,顺治十二年去世。其后人曾该封为”和硕简亲王,乾隆年间四十三年恢复郑亲王封号。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清朝最后一位郑亲王叫昭煦,这时一个纯粹的败家子,他对于大清的贡献一点都没有,反而还将家产挥霍一空后去盗挖自家祖坟,真是奇葩至极。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皇太极称帝后晋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他与侄子豪格挣帝位,最后同意拥立福临即位。
清兵入关后,他的成为从“叔父摄政王”一路变成“皇叔父摄政王”,最后乃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出猎时死于喀剌城,死后追封清成宗。由于多尔衮无子,清廷就将多尔衮弟弟多铎的第五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袭爵。
不过多尔衮死后不久就被清算,多尔博也被废爵归宗。到乾隆四十三年回复多尔衮睿亲王爵位,继续让多尔博后人袭爵。
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清廷灭亡时,当时的睿亲王是魁斌,此人也是没有实权,只挂着个镶白旗满洲都统的职务,对局势没啥影响。
和硕豫亲王: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十五子,也是多尔衮同胞幼弟,皇太极称帝后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南下,灭南明弘光政权。顺治六年多铎因天花病逝,在多尔衮死后,他的后人被降封为信郡王。
到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豫亲王封号,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清朝灭亡时,当时的豫亲王是懋林,对时局没啥影响。
和硕肃亲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在父亲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后因与多尔衮争帝位而被陷害,削官夺爵,死于狱中。顺治八年福临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豪格肃亲王。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清朝灭亡时,当时的肃亲王是善耆,他是宗社党骨干成员,曾拒绝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清亡后后逃至旅顺,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日本侵华时臭名昭著的汉奸川岛芳子就是她的女儿。

(善耆)
和硕庄亲王:硕塞
硕塞皇太极五子,最初的封号是和硕承泽亲王,死后其后人被改封为庄亲王。但是庄亲王爵位只在硕塞后人中传递了一代人,硕塞长子博果铎袭爵,但是博果铎死后,由于膝下无子,雍正皇帝就命自己的兄弟胤禄过继袭爵。
不过虽然博果铎无子,但他还有兄弟,可雍正皇帝偏偏让自己的兄弟袭爵。有人说这可能是康熙的想法,但最后庄亲王爵位被收归到康熙皇帝一脉。
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清亡时,当时的庄亲王是载功,对时局无影响。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皇太极称帝后被封为成亲王,但因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
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皇太极追封其为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清亡时,当时的克勤郡王叫晏森,对政局无影响。在清亡后他迅速把家底败光,甚至当起了人力车夫。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努尔哈赤曾孙,代善之孙,善第三子萨哈璘之子。他一生屡建战功,追封颖亲王。顺治五年改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清亡时,当时在位的顺承郡王是讷勒赫,任正白旗满洲都统,对时局无影响。
除了上述这八位功封铁帽子王以外,在雍正朝、同治朝、光绪朝,清廷又恩封了四位亲王
第3个回答  2019-10-27
都没落了。
有的变卖祖产回老家了。
有的甚至就消亡了。
第4个回答  2019-10-27
有的去和革命军开战了,有的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有的跟随局势随波逐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在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番心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