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 是什么意思

红书 是什么意思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蓝皮书,是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
绿皮书,是关于乐观前景的研究报告;
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 。

红皮书 :
使用红皮书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美国、土耳其、苏联等。有的用于官方文件,有的用于非官方文件。西班牙于1965年、1968年先后发表《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红皮书》(英文版)。英国早在13世纪就有用财政方面的红皮书。英国的红皮书还用于官员名册、贵族名录和宫廷指南,并于1969年出版一本《红皮书》,副标题是《野生动物濒危》。美国1977年出版《关于危险品运输的红皮书》。苏联1984年初首次出版了有关保护野生生物和需要保护的植物。此外,有的国际组织亦使用红皮书,如《国际电信联盟红皮书》。当然最有名、发行量最大的“经红皮书”莫过于六七十年代的《毛主席语录》——“红宝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7
笑。。。这是日语问题么。。。?
如果是的话有个词写成红书念べにがき,意思就是字面的,用红字写成的书(或者一段/一句话),但是我觉得那是印刷之前手抄本时代的事情了,现在好像没人用了,去大词林能查到而已。。。
第2个回答  2012-08-17
红书目录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主要内容
《红书》出版的价值
编辑本段作品介绍
《红书》(The Red Book),是一本由瑞士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大约写于1914年到1930年间的分 《红书》封面
[1]析心理学专著。该书高46厘米,宽31厘米,与报纸幅面相当,厚416页,重达4公斤,定价195美元,也是一本记录作者个人梦境、灵魔与精神追寻历程的作品。直到2009年9月,全世界仅有20余人见过荣氏《红书》。2009年岁末在美国出版,此书通体赤红、价格不菲,其销量虽不至于红得发紫,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09年12月25日曾一度神奇地排到精装非小说榜的第18位,出人意料地成了2009年美国岁末购物月的畅销商品。加上纽约时报网站的10页书评,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的原件展览,威斯敏斯特学院兰斯·欧文斯博士的《红书》专题演讲会等等,都将这股“红流”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出版此书的诺顿总编辑迈尔斯自陈初见《红书》30页副本时说:“我魂飞魄散,我实在不是荣学家,我只把它当成东西,可它美得令我无法释手。” [2][3]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全称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 荣格
[4]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无意识心理学》、《心理学型态》、《集体无意识原型》、《心理学与文学》等。[5]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红书》是荣格的私密之作,又称《新书》(Liber Novus),被视为精神分析学史上最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荣格本人亲笔书写及绘图于二百余页手稿之上。尽管原为受众而写,但荣格最终还是决定将其束之高阁, 荣格《红书》原稿。
[6]不再出版。荣格于1961去世,此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后代坚拒荣学家们靠近此书,绝不许他人染目。直到2009年9月,全世界仅有荣格的家人及弟子共二十余人见过荣氏《红书》。此前,荣学家索努·沙姆达萨尼耗时两年才终于劝服掌管家族文产的荣格外孙乌尔里希·赫尔尼同意出版此书。   荣格并非认为此书过于私密或吊诡而无法出版,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从中获取了其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并由此发展出包括原型、集体无意识个性化在内的一整套分析心理学理论。   荣格曾经与弗洛伊德关系密切,但1913年两人决裂,荣格心理受创,退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此时,荣格身陷“中年危机”而不得不重新审视生活以从内心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为此,他记录了其中的一些梦和幻象并随后将其整理为《黑书》《Black Books》(当今只个别人手中有此书稿)。同时,在托妮?沃尔夫的精神支持下,荣格也着手开始一项重要幻象的内容写作,并配以其亲手绘制的抽象插图,最终完成了《红书》。因此,《红书》正是荣格“积极想象”之所得。依他所述,曾有两灵造访,一跛脚老人,一美貌姑娘,自称以利亚和莎乐美,携一条大黑蛇,老头再进化为腓利门,姑娘成为阿尼玛,分别代表其理论中的自性(来自意体无意识的自我审视,也是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和男人无意识中的女性。在此经历中,魔、圣、妖、灵纷至沓来,他欲拒还迎,视之为心理分析的实验,一种自愿与无意识的近身肉搏。依其传记作者芭芭拉·汉纳的记述,此时荣格下定决心,无论何方神圣在梦中显灵,他必不会任其凭空消失,直到他们向他彰显所为何来。“那些年……我追寻内在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时光。其他一切皆由此出发。”在这个强调生物系统科学的21世纪,对于幻象的重新认识而言,《红书》的出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理解荣格著作的窗口。而且,对于其他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建立而言,这也是一扇不寻常的窗口。
编辑本段《红书》出版的价值
虽然荣格的部分理论已成为流行心理文化的一部分,但荣格理论的大部分内容却难以真正为人们消化和吸收。他的理论兼具创造性和意义,而这使很多人很难从自己的内心获得同感。对普通人而言《红书》的价值或许有些飘渺而难以把握之感。但正如有许多评论家所言,荣格的书怪异晦涩,恰恰说明了我们尚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思想。因此,要理解荣格及其生活,包括他的心理学理论来源,这本书至少是一件珍品。在过去几年中负责翻译此书的历史学家谈到此书的基本价值在于“生命意义的探寻”。无论你是否去读,对任何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来讲,这都已是一项不可多得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