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忠行笃,施仁布德,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季弟子《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州里,能行得通吗?

扩展资料

孔子人物经历: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2

意思是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季弟子《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⑤。

译文: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州里,能行得通吗?

站着,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直立在眼前;坐车,仿佛看见这几个字依靠在车辕的横木上。这样做了以后就能行得通。”子张把孔子的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06
言忠行笃: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
施仁布德: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点击【采纳答案】,谢谢 ^_^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