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流程中的决策与评审

如题所述

在实施IPD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多个评审阶段和节点,团队成员难以有效区分它们,甚至不清楚在特定节点应执行哪些任务,这为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本文参考了华为IPD流程中的相关阶段和节点,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下图清晰地展示了IPD流程的结构化阶段划分。华为正是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流程方式进行管理和推动IPD流程的落地实施。在各个阶段,跨部门如市场、研发、供应、制造、采购、服务等的人员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对产品研发的质量进行逐阶段的把关评审,确保最终能够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从研发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角度来看,IPD流程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与瀑布流程的基本阶段相吻合,明确了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项目立项准备阶段:分析项目立项价值,主要从资源、技术、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准备,完成项目任务书的开发。
2. 项目概念阶段:根据项目任务书搭建项目环境、组建项目团队、对任务书的目标进行分解,形成初步的实现方案和概要设计。制定初步的项目计划,完成设计需求和备选方案。
3. 项目计划阶段: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完成架构设计和概要设计,指导后续项目阶段的执行。
4. 项目开发阶段:执行项目计划,完成样机开发,确保项目成果完成并被集成。
5. 项目验证阶段:按照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内、外部验收活动,完成试产和Beta测试,确保项目能通过客户或接受人的验收。
6. 项目发布阶段:按照项目计划执行项目对内、外部的发布活动,确保项目关闭前把项目成功移交给接受者。
7. 项目关闭阶段:在项目完成移交交付件后,对项目进行关闭。
对于一些简单类型的项目,可以考虑将以下四个阶段合并:项目立项阶段、项目概要与计划阶段、项目执行阶段(包括开发、验证和发布三个阶段)以及项目关闭阶段。
决策阶段的划分主要体现在图中最上方的xDCP,即决策评审点(Decision Check Point,DCP)。IPD流程通过这些决策评审点来构建决策质量,主要针对业务进行评审,关注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未来盈利情况。这些决策点都有对应的标准,只有通过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IPD流程中设置了5个决策评审点,强调按照投资决策理念对研发过程进行分阶段评审。
1. 项目任务书DCP(Charter DCP):属于立项阶段的评审决策点。
2. 概念决策评审点(CDCP):在项目概念结束时进行概念决策评审。由PDT团队正式向IPMT进行汇报初始的业务计划,由IPMT来决策项目是继续还是终止。
3. 计划决策评审点(PDCP):在项目计划阶段结束时进行计划决策评审。PDT向IPMT展示最终的业务计划以及决策合同,由IPMT来做出继续/终止的决策。
4. 可获得性决策评审点(ADCP):在发布之前进行的一次决策评审,验证在计划阶段制定的业务计划是否已经实现,产品是否准备好发布。PDT团队向IPMT给出专业建议,由IPMT来做出继续/终止的决策。
5. 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点(LDCP):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进行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由PDT向IPMT进行决策汇报。
技术阶段评审点方面,IPD流程中设置了合适的技术评审点(TR),在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构建。按照技术划分阶段,包括7个评审点,确保从研发人员关注的角度,项目团队能够识别所有的技术风险。
功能领域评审点方面,IPD流程中设置了合适的功能领域交付评审点(XR),在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构建。其中包括研发、市场、供应、制造、服务、销售等评审点。
华为IPD流程一直在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中,也在积极推进IPD与敏捷的融合。尽管看到IPD流程整体是以瀑布的方式运作的,但是在每个阶段和节点都体现了敏捷的基本原则,比如检视和调整,通过各种节点的评审检视来识别问题、判断风险,从而能够及早的做出判断、进行调整。
部分缩略语: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
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产品开发团队
IPMT:Integr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 Team,集成组合管理团队
TR:Technology Review,技术评审
DCP:Decision Check Point,决策检查点
RDPM:R&D Project Management,研发项目管理
GA:General Availability,一般可获得性
参考文档:
1. 《华为能,你也能-IPD重构产品研发》
2. 《从偶然到必然:华为研发投资与管理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