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反感保险

如题所述

保险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提供保障,本应是一个利民的好东西。只是因为一些保险公司违法违规操作或利用信息优势忽悠客户、拒赔等行为,把保险的名声都搞坏了。虽然随着保险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保险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规范,但想要重建声誉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何况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即使在严格监管下,仍然在变着戏法地骗取投保人的保单,继续损害保险行业的声誉。所以想给保险正名并非易事。

第一,忌讳:保险要面对的,都是不太好的预期。中国人是忌讳讨论死亡的,也不喜欢讨论不吉利的事,因此,保险首先就是一个不太能被大家接受、不适合被讨论的话题。

第二,口碑:那就是大众口碑的影响,保险的口碑不好,非一日之功。保险推销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推销员没经过专业培训,只是过度一下去当保险推销员,那找谁买呢,先找信任他的人,亲戚朋友第一批遭殃。然后,一批感觉受了欺骗的人加入到讨伐保险的大军,最终形成了现在大家普遍拒绝保险推销的现象。

第三,专业:保险推销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不是卖保险,而是帮助客户挑选适合的保险。但推销员更多的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信口开河,很多都是保险合同无法保证的,导致理赔时,客户和保险公司都觉得委屈。

第四,不了解:因为打算买保险的人不了解保险,听了朋友说保险不好,不买了。你走在小区附近的路,你会不会害怕,肯定不会,因为你熟。但要是去鬼屋,你打不打颤,打颤是因为不了解在里面会发生什么,内心是拒绝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5
一,保险条款难看懂

保险体系缺乏监管机构,一切都是由他们自圆其说,保险公司条款是经过法律专家团队制订的,保险合同的严谨程度,普通人是看不懂的,即使一些保险业务员也是云里雾里。在保险条款中隐藏着很多坑,各种套路,比如一些疾病是没得赔的,也有一些免责条款。买保险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把合同研究明白,不要只听销售人员说,因为以后保险的受益是以保险合同为标准的。但作为投保个体绝对弱势,不懂里边的条款,也只是听业务员的一面之词,普通老百姓哪里懂那些,因此经常被坑,所以不信任。缴费几天后才给合同,用晦涩难懂的文字,复杂的条款让人看不懂,呵呵。买时,这保那保的,赔时,这不赔,那不赔。

二,保险业务员误导严重

现在的保险行业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人员良莠不齐,随便是个人就能卖保险,一些人为了业绩和佣金可以不择一切手段,销售误导太常见了,什么都敢承诺,虚假承诺收益,虚假承诺理赔,甚至有设陷阱误导忽悠的嫌疑,导致客户的收益与业务员所描述的严重不符, 反正他今天给你承诺了,说不定明天自己就离职了。

业务员的这些销售话术和套路,是有经过培训的,他们漂亮的销售话术,是一套又一套的,都够你沦陷几十回了。他们贩卖焦虑,煽动情绪,讲悲惨故事,甚至道德绑架,怎样怎样的,啰里啰嗦一大堆,无非就是要你买保险,保险圈有一个很广泛的说法,叫“保险不会骗人,会骗人的都是卖保险的人”。因此我们买保险时,口头承诺一定不要信,我们要的就是白纸黑字。

三,存款变保单

我们经常都听到一些大爷大妈,去银行存款后来被忽悠买了保险,很多人都碰到过这种情况,防不胜防。去银行存个款,结果回来的时候拿了一份保单。这些业务员还忽悠这些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呢!如果你以后需要钱要领出来的时候,那就要退保,退保就要损失手续费,这也坑了很多老大爷老大妈,存款变保单一直是投诉的重灾区,因此很多人对保险也产生了不信任。

众所周知,投保健康险时是需要先通过健康告知核保的,而很多业务员为了出单赚佣金,才不会管那么多,忽略健康告知屡见不鲜,一般情况下也只是随便问几句就跳过去了,也不想想将来在理赔时,因为没有健康告知被拒赔的比比皆是,据统计,有五成以上的拒赔是因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要知道,只要是故意不如实告知,以后被查出来,是会被拒赔的。这种拒赔现象越来越多,也让民众对保险失去信心。四,常年招收业务员,门槛太低

当然保险公司常年无休一直都在招收业务人员,保险公司打着招人的幌子,你以为招的是员工,实际上是“客户”,也让民众感觉到,随便阿猫阿狗都能卖保险,这保险还能好到哪里去,而保险公司不断采取人海战术,使得很多人因为抹不开面子买了保险,是被亲戚朋友忽悠了,因而对保险更不信任了。
第2个回答  2022-07-27
以下几点
1、保险推销员不管素质高低,在销售过程中摆的事实,讲的道理都是要人去面对 “险”,而恰恰这样的“险”是人们不愿意面对的。从而把保险和销售人员讨厌了。
2、与保险销售员的销售方式有关,销售员的软磨硬泡,占用被推销人的大把时间,被推销人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从而导致讨厌保险和销售人员了。
3、与大多数国人的观念冲突,都觉得自己不会出险,忌讳自己出险的情况在自己的脑海里出现,觉得保险一种带来负面暗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