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结构有哪些?

如题所述

常见的土壤结构:

1、块状结构体

近似立方体型,长度、宽度及高度大体相等。直径一般大于75px,而直径在1—75px常称作核状结构体。外形不十分规则,多在姑重而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种结构,农民常称为“死坷垃”。

2、片状结构体

土体沿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土壤的犁底层,森林土壤的灰化层、园林土壤被压实部分的地表片层均属此类。片状结构体垂直裂隙不发达,内部紧实,不利于通气透水。

3、柱状结构和棱柱状结构体

沿垂直轴排列,垂直袖大于水平轴,土体宣立。棱角不明显叫校状结构体,棱角明显称棱柱状结构体。前者常见于半干旱地带的心土层和底土层中,以碱土和碱化土层最典型;后考常见于新重而有于湿交替的心土和底土层中,这种结构体大小个一,紧实坚硬。

其内部无效缝隙方优势,根系难仲入,通气不良,而在结构体之间形成的大裂隙,漏水漏肥。此种结构可通过深耕施肥或深翻种植绿肥得以改良。

4、团粒结构体

腐殖质和其他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球形或近似球形,构成疏松多7L的大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直径小于o.25mm的土团,称微团粒,有人将小于o.25mm的复合激粒称为熟团。

最为理想的团粒为IN 3mm直径的团粒。改良土壤结构性就是指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土壤肥力水平,团粒和微团粒都是土壤结构体中较好的类型。

土壤的成分:

1、固体物质

固体物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无机物就是岩石风化而产生的各种矿物质,有机物包括动物尸体、植物腐烂以后的残留物和微生物产生的有机质等,其中矿物质占到固体物质总重量的90%以上,有机质占到1-10%。土壤里面也有各种微生物和昆虫等生物。

2、液体物质

也就是水,土壤本来就是一个容器,由水和被溶解的物质组成了土壤溶液,是植物、生物和微生物从中吸收营养的媒介,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径。

3、气体物质

指的是土壤缝隙间的空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