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是怎样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呢?

如题所述

1. 自那以后,松子再不相信爱,也不再去爱别人。她独自远走,过着隐居封闭的生活。因为没有人生目标,她自暴自弃,逐渐变得懒惰肥胖,精神不正常,最后被小混混乱棍打死。在平成13年,人们在枯竭的河川旁发现了她冰凉的尸体。那年,她54岁。
2. 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种绝望感。缺爱的人害怕孤独,但往往越怕越孤独。有些人看似友善,却独来独往,并非因为孤僻冷漠,而是害怕麻烦,害怕他人的情绪和不满。他们从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害怕别人不高兴。
3.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想这就是对缺爱孩子最好的回答。想被关注,却害怕被说矫情;想被认同,却害怕失落;想被爱,却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不配。直到近几年,我才明白,我害怕麻烦别人。我容易对无关的人掏心掏肺,很少发脾气,特别善良,其实是懦弱。我特别珍惜朋友,怕得罪人,宁可自己委屈。别人说什么,我都笑嘻嘻说“好的好的”,不自觉地讨好每一个无关的人,而面对和自己利益有关的人时,却连话都不敢讲。
4. 结婚后,我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疏导,因为我骨子里有一股深深的自卑。而这种自卑感是钱所不能抹去的。在15岁左右,我爸和继母、继母的女儿相谈甚欢,而我就像个局外人。我心里特别难过,待人家母女吃完离席,我装模作样地皱起了小眉头慢慢吃饭,等着爸爸能问我一句“怎么了?”给予我一点点关注。谁知道我爸横我一眼,说“你这个表情,都不是你这个年龄该有的!”语气强硬,丝毫不见之前的笑颜。我失落地说不出话。
5. 继母的女儿过14岁生日,我爸邀请继母女儿的舅舅一同在我们当地最豪华的一家西餐厅吃饭庆祝生日。而我的生日在姐姐生日的三个月以后,我现在绞尽脑汁地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有没有人给我过那一年的生日。而我的亲妈,有还不如没有。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爸能和她离婚。离婚后即使我过仍不幸福,但至少在家里继母从没打过我。而我生母,她生性情感淡漠又窝囊,别人给了气受会打我,和我父亲有不开心会打我,公共场合会大声用国骂骂得很难听,让小小的我臊得多次寻死。
6. 我小学二年级起近视到看不到黑板,她吓唬我说我要是近视就打死我。我年纪小害怕,只有求着同学抄别人抄完的笔记。六年级月经初潮,因为她曾说过来例假太早就打我,我不敢讲,自己偷偷学着大人就样子垫了纸、弄到了床上,被她发现后把我从教室里大声骂出来、经过校园,楼道、大门一直骂到家。我是学校副大队长,经常在大型活动上主持,所以大多数学校,校友都认识我…我恨不得辞去职务了结自己。我一直不懂,我错了哪儿,做错了什么。
7. 12岁以前最大的愿望,是活到12岁,活满一轮,算在人世间走一遭。被虐待又缺关注缺认可缺关心,缺爱。正如我长大后接触到比我年长的朋友们,看她们围绕着孩子,爱不释手着,我才知道,母爱伟大,原来是这样的。后来的我,谈恋爱也很难展现出自我。多段无疾而终的爱情让我发现,我讨好的样子可能很不讨喜,因为我很快就会被踢;而真性情的爱情我却都被爱着。曾经为了有人陪,甚至用另一个身份、小号和男朋友聊天,目的只要他理我和我聊,身份是不是我都没关系,你说可笑不可笑?因为缺少家庭温暖,我特别期待婚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